■记者 闫珅 王迎谨
关于渼陂湖,有一幅1956年的手绘图。图上绘有渼陂湖绵延十公里后汇聚浐河之状,并记载:渼陂之水源于终南山,出谷之后,潜流地下,隐渡十里天桥,复涌成泉,汇流而成陂,周长约十华里。昔日碧水环绕的景象,引人无限遐想。
昨日,涝河渼陂湖水系生态修复工程正式启动。涝河纵贯户县南北,连接秦岭与渭河,是“关中水系规划”及“八水润西安”工程的重要河流水系。
在涝河渼陂湖水系生态修复工程规划之初,设计人员以上个世纪50年代的手绘图为蓝本,在对古渼陂湖进行资料考证、水文勘察、边界调研、文化研究基础上,形成集水系修复、生态恢复、文化修复建设、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四大主题为一体的设计规划方案。根据规划,工程建设将按照“一年快速启动,三年效果初现,五年全面完成”的建设目标,沿涝河逐步恢复起来的自然生态美景,将形成河湖连通、历史文化两大体系,并重现“渼陂泛舟”的盛景。
渊源 唐诗里的渼陂湖
《城西陂泛舟》 唐·杜甫
青蛾皓齿在楼船,横笛短箫悲远天。
春风自信牙樯动,迟日徐看锦缆牵。
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
不有小舟能荡桨,百壶那送酒如泉。
杜甫诗《城西陂泛舟》描绘了一场设在楼船上的皇家歌舞宴会盛况,表现了皇家极其奢侈的生活,宴会的现场,就是历史上的渼陂湖。岑参、韦应物等著名诗人也曾在这里乘兴泛舟,留下了大量的诗篇。陂也,一曰池也,蓄水为陂。《长安志》曰:“杜子美诗,俱作渼,与美通。”另有一说《十道志》载,渼陂“地有五味陂,陂鱼甚美,因名之。”美名既得,不足状水,故添三水而成“渼”,渼陂湖便因此而得名。
昔日,这里是秦、汉两朝上林苑,唐代京城长安西南著名的风景名胜,吸引了无数达官显贵、文人墨客踏青游览。周边风景名胜星罗棋布,民间传说极多。空翠堂、刘海庙、云溪寺等组成了丰富的文物宝库。诗人眷恋于美景,词句间渼陂湖跃然于纸上。
今日,沿渼陂湖而行,点点湖泊、芦苇丛丛、鸟鸣阵阵,依稀可见昔日辉煌影迹,却也稍显萧瑟荒芜。采访时,湖岸村庄多位老人说:“湖水不知怎么就渐渐没了。”
目前,省市通过了涝河渼陂湖水系生态修复规划方案,工程分渼陂湖水系生态修复工程和涝河平原段河道综合治理工程两部分。今年启动,三年见效,五年基本建成。工程将建设水面、湿地、水田、鱼塘、莲池等形式多样的水生态系统,工程实施后将形成生态水面6348亩,成为“八水润西安”又一重大民生工程。
现状 日益变“瘦”的渼陂湖
“渼陂湖水系上游是涝河山口前洪积平原,涝河出山之后地下水位埋藏较深,都是卵石地层,因此透水性极强,形成了5公里的伏流区。在地势较低的玉蝉乡水寨,地下水便开始溢出地表形成河流,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西安水生态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杨若谷告诉记者。
去年年末,市水利规划勘测设计院曾对渼陂湖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进行勘查,工程区域属于冲洪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总体地势南高北低、中部高于东部和西部,几处村庄将渼陂湖水系分割开来。
通过民间走访、资料收集、地形地貌测绘、水文地质钻探等研究,市水利规划勘测设计院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古湖区补给水源较为充沛,历史上渼陂湖来源于秦岭山前浅层地下水,以泉水的形式出露,北流汇流玉锦绣沟至渼陂湖,退水入涝河。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上世纪六十年代修建完成稻田排水渠系排泄田间渗水。由于气候干旱,地下水位降低,加上排水渠系存在,目前,大多数泉水处于干涸状态。与此同时,渼陂湖的面积也在大幅度缩小,退为不足500亩。
初夏时节,记者再次来到渼陂湖,只见湖中有两座湖心亭,湖中小岛上为纪念杜甫泛舟渼陂而于宋、明两代修建的空翠堂,也已整修一新。小岛与湖岸有九曲桥相连。附近的陂头村,有秦始皇母亲住过的芷阳宫遗址,村西南有周文王之父季历之墓,以及九女冢等。
水源调查时发现,古湖区及周边地层多为透水性微弱的黏性土,有一定的隔水效果,其蓄水、保水条件较好,是渼陂湖长期存在的原因。根据边界调查,现在涝河以西古渼陂湖的面积约为1586亩。
规划 打造“十里水乡”生态格局
“俺村原来竹林很茂密,家家户户种水稻,成熟的时候一片金黄,壮观得很。”在渼陂湖岸的陂头村,忆起昔日景象,76岁的赵毅斌老人好似回到了儿时,“那时没事了,就跟小伙伴一起到湖里逮鱼、捉螃蟹,夏天就到湖里游泳。”老人说得最多的,就是水稻的质量相当好。也许是缘于儿时的习惯,又有着怀旧情结,老人说他没事了就推个自行车来渼陂湖转转。当听说此处要进行改造以恢复昔日景象,他眼中放出热烈的光芒,“那这好呀,我以后就能给孙子说,咱这地方,跟南方的水乡就没啥差别。”
而在渼陂湖南四五里的玉蝉镇曲抱村,和赵毅斌老人一样,50岁的杨战胜脑海中也依稀有着昔日种水稻、河中游泳捉鱼的景象,他说刘海庙就在他们村庄。“现在不能种水稻了,就种些庄稼和杂果,能恢复昔日水田景象,我们这一代人也就能看看过去到底是啥样子!真的挺好。”
“我们通过对渼陂湖古湖区历史、地形及现状用地、居民村庄分布情况的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水系生态修复规划。”杨若谷告诉记者,宜湿则湿、宜水则水是这次生态修复的总原则。渼陂湖修复工程将尽量减少搬迁、少占用农田,通过恢复湿地、水田、草甸、蓄滞洪区等完善水生态系统,湖区尽量不设在地势低洼地带,减少高坎开挖及村庄搬迁,将形成水面4180亩,在长达4.9公里的范围内,打造“十里水乡”的生态格局。
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考虑城市未来的发展,渼陂湖水系生态修复工程将建设湿地、水田、鱼塘等,形成集中大湖区,渼陂湖东西两区域将通过景观桥来连通。与此同时,还将建设东西两岸湖区补水线路,西湖区建设天桥湖退水退向渼陂湖、涝惠渠西干渠引水;东湖区12号坝向渼陂湖引水、户县第一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引入渼陂湖。
建设 沿涝河打造五个休闲生态节点
2016年,西安涝河渼陂湖水系生态修复工程被列入关中水系重点打造的三大湖池之一,也是省市重点工程。此次规划治理的范围为涝河平原区全段,河道全长31.4公里。通过“一轴五节点”、重点突出渼陂湖核心区域和飞行学院周边河、堤、林、路综合治理,建设峪口水源保护区、天桥湖、渼陂湖、学院生态林带和涝渭河口湿地共5个节点,可以形成水面2168亩。
因为有水,更具灵气,许多居民置业也就首选河边。在涝河边的水岸新城小区,王淑霞阿姨正在和儿子商量装修的事。“当初买的时候看重的就是这一河水,听说现在这涝河又要治理,以后这里的环境肯定更好。”还没说几句,她自己首先不由自主地笑起来,“看来咱还是有眼光!要是以后涝河边能多修些公园,那就更好了。”王阿姨说,她跟儿子从涝店搬到县城,也并无多少熟识的人,在家里又闷得慌,“以后带着孙子来河边转转,想想都不错。”
由于渼陂湖周边村落较多,人口密度较大,11个村庄的排污目前都在锦绣沟及湖区内。为了保证湖区扩大后湖水水质不被污染,项目中规划有沿湖周边道路设置截污工程,并建设污水处理站及污水处理厂,对污水进行处理之后还将用于湖区道路喷洒、绿化灌溉等。记者了解到,规划还将建设沿湖周边观光道路,对穿越渼陂湖的道路结合湖面进行景观改造,营造“人在水中行”的景观桥梁。
据了解,涝河渼陂湖水系生态修复工程水利工程规划面积约9平方公里,总投资46.5亿元,其中包括涝河平原段综合治理和5个休闲生态节点两个部分。今年,计划水利投资3亿元。涝河渼陂湖水系生态修复后,不但对于连通河湖水系、恢复绿色生态,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通过发掘其历史文化资源,更能推动西安市生态文明建设,连接古今文化,提升城市品质,推动西安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首席记者周炜)又到一年暑运时,今年您准备去哪儿?记者昨日获悉,为尽可能方便市民假期出行,城南客运站、纺织城客运站等均有西安“周边游”线路。随着预售期延长,有出行计划的旅客现在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