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生命是一往无前的随“遇”而安

来源:皖南晨刊 2016-05-31 23:29   https://www.yybnet.net/

其实大约一个月前就看到龚静老师的新书《遇见》了,一个月来一直带着,间或就捧出来看看。其实尽管书里文章的篇幅都比较长,但总归也就十几篇,坐下来很快也能读完的。而延宕这样久,并不是这本书不够引人入胜,恰恰相反,在这个什么都显得匆忙的年代,多少人事都免不了旋即就忘的,可我才读完《遇见》中的第一篇,就受到了某种无形的牵引,隔上几天就想着要再读一篇,直至完结。

那么,为什么又要隔上几天呢?因为《遇见》的每一篇里附着的情感,于我而言太重了,这重量关乎我过去的经历,是一个个体的感念投射在另一个个体上时生发的共鸣。就好像,尽管没有“住过淮海坊”,但谁的回忆中没有那么一条日渐变化、最终却淡出我们生命的老巷呢?还有老巷中曾有的那些人,一如《住过淮海坊》中的“王阿婆”“麦阿姨”和“阮伯伯”等等,不就是我们过去时常能见到的人吗?于是,才会轻易就被这细致文字勾出怀旧之情来。作者描绘嘉定旧居、住过的城市居所“遇见”各色人事,那时人活得都简单,三顿饭菜、几次闲聊、几回穿巷而去的走动,就可以填满一天。而一条弄堂悄无声息的迁徙变化,也可以轻易带过里面住着的人的一生。时代虽然过去了,情感和记忆却留存,“你们的脸我也很熟悉的”,正是一个敏感而又长情的灵魂对不可逆的过往的情意。

在《遇见》中,龚静切实地写了好几个在她的生命中烙下浓重痕迹的人:《竹园》中那个带有浓厚的旧中国印记的外婆,《林下友仁》中那个超拔脱俗却也略染点红尘气息的林先生,《和我们一起吃鸡汤面吧》中说着苏州式普通话的陈鸣树先生,《方先生》中那个高大壮实得像北方大汉的上海人方先生,《冯先生》中那个“并不很了解”的冯增义先生,这些人大多是老师的长辈,和我们这一代已经又隔了一辈了,照理说该隔了多少个“代沟”了,可是依然有温暖的风仿佛从书页里吹出来,那个时代的人是真好啊,品格清澈得让你不得不感叹向往。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遇见》牵引着作为读者的我的思绪,延伸到别处去。想到我们曾经盼望过的和现下遭遇着的,想过去和未来。想也不忍深想的,因为害怕一不小心就碰到“总会轮到的日子”。但“害怕”也不会怕太久的,真正好的文字就有这样的魅力,它会在让你心惊的同时,将你的惧怕悄悄抚平。因为它已经将生活里许多真实的层面都清楚地铺展开来了。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才是人类的通病,而对于已经了然于胸的,即便真的来了,也不过如此而已。

“如当初不选择写作呢?生命会不会有另一种绽放的可能?”龚静老师在书中这样问,没有答案,谁知道呢?在这条路上,她只是随“遇”而安。

(文汇报) 

新闻推荐

陈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

各国学术发展史都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学术同宇宙间万事万物一样,都不能一成不变,而是要随时变动的。变动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最重要的不外两项,一是新材料的发现,一是新观点、...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谢谢你曾放弃我2016-06-15 11:04
评论:(生命是一往无前的随“遇”而安)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