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缺乏维修资金,“文保”建筑遭改建添建“农都”旧址亟需“输血”保护

来源:南国今报 2016-06-12 10:14   https://www.yybnet.net/

“战时农都”广西大学农学院研究室旧址,2011年被出租给广西源隆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擅自在建筑北面搭建一处数十平方米建筑,破坏了文物原貌。农艺馆旧址被租户当成仓库,用来堆放化工物品。这里的建筑窗户破损,天面腐烂,屋顶“开天窗”。广西农事试验场养虫温室旧址不知何故未列入保护范围,如今这个建筑屋顶部分坍塌,建筑内仍保存有当年采购的桌子及相关科研设施。

今报记者王缉宁 王剑 文/图

抗日战争时期,位于柳州城北今沙塘镇一带的广西农事试验场,曾是中国后方仅存的农业科研中心。当年得益于较为完善的科研设施,加之地处后方局势稳定,那里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农科精英、造就了大批高级农业人才,并且取得一系列的重要农业科研成果,沙塘因此而被冠以“农都”美誉。

去年9月,沙塘“战时农都”博物馆正式揭牌开放,成为彰显柳州抗战史的一张城市名片。但是记者近日采访发现,已被列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农都”旧址,多数建筑被租给个人从事经营活动。一些建筑破败不堪已成危房;还有一些旧址却又漏列入“文保”范围,没有得到必要的修缮、保护。

曾是中国农科中心

在沙塘镇拐往江湾村的道路北面,可以看到3栋融合了中西方元素、外观极富特色的民国建筑。那是抗战期间,广西大学农学院由梧州迁来柳州沙塘时,于1937年前后兴建的教室、研究室和专家楼。

20世纪30年代初,由新桂系主政的广西当局在此设立广西垦殖水利试办区(后改名为沙塘广西农村建设试办区),建有实验室、办公室、仓库、礼堂、宿舍、测候室、图书室、温室、机房、糖厂、畜舍等各类房舍,是一个设施较为完备的农业科研单位。广西大学农学院迁来之后,中央农业实验所广西工作站、农业部广西推广繁殖站也先后在沙塘成立,与广西农事试验场、广西大学农学院,以及广西高级农业学校联合办公。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农科人员克服经费紧缺、房舍简陋等种种不利条件,在那里开展了120多个课题的实验研究,取得了大批重要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2003年,柳州市人民政府将广西农事试验场旧址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农都”旧址升格成为“区保”。如今,除了作为博物馆的原广西大学农学院教室已被修缮一新外,旧址区域内的其他文保建筑仍然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另外,广西农事试验场昆虫培养温室及宿舍旧址,不知何故未被列入“文保”范围,旧址文物及建筑安全面临威胁。

“文保”建筑遭改建添建

沙塘镇的“农都”旧址列入“文保”建筑有4处,分别是广西大学农学院研究室、教室、专家楼旧址及广西农事试验场农艺馆旧址(以下分别简称为研究室、教室、专家楼及农艺馆),产权所有人为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农科所)。

教室于去年9月期间经修缮后办成“战时农都”博物馆。6月7日,记者前往采访时发现,该馆大门紧锁。几经周折记者联系上了农科所,之后有工作人员前来开门。尽管该馆公示有对外开放的时间,但该所负责人却表示,博物馆的管理人员是兼职的,且还有其他工作任务,很难抽出时间接待前来参观的市民。

博物馆西面的研究室,也是“农都”旧址区域内的一幢文保建筑。记者走进建筑内部,发现大厅地面已被铺上瓷砖,天花板装上了现代的吊顶、吊灯。该建筑2011年租给广西源隆科技有限公司经营,为了增加使用面积,这家企业当年便在文物东北面一凹处私搭乱盖,加建了一处100多平方米房间成为企业的组培室。

该企业负责人称,他们2011年与农科所签订30年租赁协议,使用该建筑大部分地方。在此之前,有租户打算用这个地方来经营饭店,并给建筑装饰了吊顶、吊灯。他接手该建筑时,这里已经破败不堪。他自行花了40多万元修缮了一番,铺上地砖,撤除房间原有的木门,换上钢质门。该负责人认为自己的行为不算是破坏文物。

然而,我国《文物保护法》规定,使用不可移动文物,必须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不得损毁、改建、添建或者拆除不可移动文物;擅自修缮不可移动文物,明显改变文物原状的,属违法行为。不知何故,这处“区保”点遭改建、添建长达5年,却无人过问。

农艺馆破败两旧址堪忧

在沙塘镇通往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君武路旁,“农都”旧址农艺馆的保护状况,更是让人感到揪心。

记者了解得知,该建筑2003年便被租给一名姓覃的人,租期也是30年。覃某自行在“农都”宿舍旧址开办了一家畜牧公司,后其又将含农艺馆在内的部分场地,转租给了一家耐火材料制造公司,两企业经营至今。宿舍旧址作为“农都”组成部分,不知何故未列入“文保”。

记者在“农都”宿舍旧址发现,建筑内部被人为改建,企业使用彩钢瓦覆盖了部分屋顶。而农艺馆旧址的情况更糟糕:建筑房顶天面损坏严重,瓦顶已有部分坍塌,建筑内部被承租企业用于存放沥青、塑料等物品。里面随处乱拉电气线路,露出不少接头,一旦不慎极易引发火灾。

而堆放在建筑内的,是一包包化工产品,随处可见的黑色颗粒,散发着浓烈的刺鼻气味。建筑外部,承租企业用彩钢瓦紧挨旧址搭盖了一座敞开式的大棚,棚内设有锅炉。如此行为,显然违反了相关法规。

距离农艺馆旧址约100多米,是广西农事试验场的昆虫培养温室旧址。农科所退休园艺师兰生葵告诉记者,中科院院士、中国近现代农业昆虫学家邱式邦,曾经在沙塘工作8年,他的自传《耄耋忆旧》中,就有一张1940年的老照片,该照片就在这间昆虫培养温室旁拍摄。但这处旧址也未列入“文保”范围。

记者看到,由于长期无人维护修缮,昆虫培养温室旧址如今也是破败不堪,屋顶瓦面已经部分坍塌。温室里,还能看到邱院士当年从柳州市区亲自采购来的樟木方桌。当年用来培养昆虫、进行观察研究的科研器具,被杂乱地堆砌在室内角落里。这些珍贵的“农都”遗产长期没有得到妥善保管,损坏已经相当严重。

兰生葵说,邱院士在“农都”工作期间,他到广西大学农学院讲课时,认识了他的学生段醒男,段后来成为他的妻子。2013年,兰生葵到北京见到94岁的段女士,可惜当时邱院士已经去世。段女士说,她丈夫对于当年在沙塘“农都”8年的工作经历,如数家珍终身难忘。

兰还透露,“战时农都”博物馆去年挂牌之后,仍有三分之二的藏品、标本等资料,因馆场地限制,无法对外展出,而目前存放珍贵资料的场所比较简陋,极易受到损毁。

申请维修资金未获批复

带着采访发现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农科所分管文物的副所长张燕。她说,对一些企业擅自添建建筑情况,他们早已经知晓,曾要求企业整改。至于记者采访发现的农艺馆状况,主要是农科所缺乏维修资金所致,她们去年曾向柳州发改委及文化部门打报告争取资金,但没有得到批复。对于“农都”组成部分的宿舍及昆虫培养温室两处旧址,为何未列入“文保”,张表示自己不知情。

新闻推荐

酸笋:“配角”也有大舞台

陈新军(左)在利用二湾村附近的上千亩竹林来建立酸笋生产基地。由于市场袋装螺蛳粉对酸笋的需求量大增,阿亮扩大了产量。   螺蛳粉的“小伙伴们” ②  &nbs...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缺乏维修资金,“文保”建筑遭改建添建“农都”旧址亟需“输血”保护)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