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史建荣 韩婷 记者 李睿)彬县不断加强特殊教育管理创新,大力实施“行为习惯养成、身体功能康复、生活能力强化、兴趣特长培养、职业技能培训”五轮驱动教育,努力推动特殊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据悉,该县特殊教育学校已被命名为“省级示范特殊教育学校”,成为全省第八家、县级第一家通过验收的特殊教育示范学校。
早在2010年,该县就在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一次性投资2100多万元建设集文化教育、康复教育、职业教育为一体的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同时依托特殊教育学校和各镇(办)中小学校,建成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及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并为残疾孩子接受文化教育和康复训练配备了一流的硬件设施。在经费保障方面,县财政每年列支特殊教育专项经费50万元,全部用来免学前三年残疾幼儿保教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生活费和发放残疾学生寄宿生活补助等,全面落实了“六免三补”特殊教育的特殊政策。
此外,该县制定出台了《进一步提升全县特殊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意见》,在全县中小学教师中选调了65名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热爱特殊教育事业的青年教师,转岗从事特殊教育教学和随班就读辅导工作,并破格赴南京特殊教育职业学校招聘了20名专业教师,竭力配足配强了特殊教育学校师资力量。同时,该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每年组织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赴北京、江苏等发达地区特殊教育院校及康复机构参加培训学习,并邀请特殊教育专家来彬县开展特殊教育技能讲座和培训。目前累计外出培训特殊教育教师16批111人次,有效提升了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对不能进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孩子,该县整合教育、卫生、残联、社区等各方资源,坚持送教上门,从而使全县适龄残疾孩子入学率达到了94.5%,并吸引周边县区10多名残疾学生慕名就读。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沙莎通讯员夏丽娜“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在我国,七夕一直是一个向住爱情的浪漫节日。其实,中国的父亲山秦岭,不仅是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也有许多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