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阮郁 汪银春
从陕西广播电视报驻安康记者站副站长蜕变成为清风寨上的“牧羊姑娘”,正值而立之年的衷显艳在3年时间里,修山路、挖水窖、建厂房……先后创办了俊鑫养殖厂、兴坪山羊养殖合作社和农家乐,创业步伐愈发矫健有力。
“赶上了创业的好时代,我的创业梦想终于可以在故乡山水间自由翱翔!”这不仅是衷显艳一个人的肺腑之言,更是白河众多返乡创业者的真实心声。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风涤荡山城,白河全县上下人心思进,立志创业、投身创业、服务创业的思潮犹如蒲公英的种子,在汉水之畔、秦头楚尾随风传播,扎根发芽,呈现出“能人创企业、百姓创家业、创业带就业”的连绵效应。
口袋空空出去闯,脑袋满满回乡
素有“秦楚襟喉”之称的白河,总人口21万。面对自然条件的先天不足,6.8万人曾选择异乡寻梦,劳务收入长期占据全县农民人均收入的“半壁江山”。
昔日“雁南飞”,今朝“凤还巢”。凭借世代传承的“三苦”精神和“敢为人先”的昂扬气概,一大批外出务工能人响应县委、政府号召,纷纷返乡创业,投身于“热爱白河、建设白河、奉献白河”征程。
“牡丹全花茶是安康生态的有力诠释,一定要发扬光大。” 2016丝博会暨第20届西洽会上,市长徐启方对“一朵牡丹”全花茶赞誉有加。
一席褒奖,也是对黄治纲返乡创业之路的充分肯定。
1999年,黄治纲只身漂往广州。在发现家乡农特产品蕴含巨大商机后,便尝试销售木瓜、蚕丝、茶叶等陕南特产,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十年磨砺,让黄治纲积累了经验、资金和人脉。2010年,他毅然返乡,流转城关镇安福村2000余亩土地,建成绿韵牡丹现代农业园区;流转卡子镇桂花村300余亩土地,建成木瓜产业示范园,改良木瓜品种、培育木瓜盆景及名贵花卉。2016年初,又从河南洛阳引进牡丹全花茶生产线,组建安康市“一朵牡丹”文化科技有限公司,预计实现产值3000余万元,可带动当地农民增收100余万元。
“当年外出时,眼中的故乡都是穷山恶水,而回归正因为看到故乡山水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宝藏。”这些年在外打拼,黄治纲觉得最宝贵的收获是头脑和眼光发生的质变。
按照他的规划和设想,几年后的安福村将成为“基地+花园”,基地投产后,将引进牡丹精油和牡丹籽油生产线,游人可在园区赏田间美景,品农家菜肴,住乡间小屋。
“创业以来,县上开辟证照办理‘绿色通道\’,修建产业路,解决饮水工程,获批市级园区还奖励资金50万元……”黄治纲对发展信心满满。
1995年,吕志斌南下到一家合资企业当了“小鞋匠”。经过努力,先创办中山亿泰鞋业公司,为吉普、迈乐(下转二版)
新闻推荐
■李英锋1月15日晚,湖北孝感市大悟县宣化店镇村民李先生(化姓)致电媒体称,他的孩子亮亮(化名)在该镇金山中学读初三,是一名寄宿生。当日下午,在学校老师的安排下,包括亮亮在内的一百多名学生,“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