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重大科技创新领域,人工智能正站在强劲的风口上。那么,“中国大脑”如何快速“思考”自身的未来?
“智能保姆”并非天方夜谭
密集的新闻发布和成果演示,凸显出今年是人工智能加速推进的一年。
谷歌北京研发中心总经理赵泽红表示,谷歌正在研制可以连接家庭内各部件的“智能保姆”。通过语音指令和图像识别等技术,有一天你也可以像“钢铁侠”一样,起床后与隐藏在墙壁角落的机器人保姆谈天说地。
中国技术革新乘势而起
目前,谷歌、脸谱、微软、苹果等公司,正在积极布局深度学习、人机交互和图像语言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抢占产业制高点。与此同时,中国技术革新也在乘势而起。
今年4月,两辆无人驾驶汽车从重庆启程,经过5天、2000公里行程,抵达北京。我国首个长距离无人驾驶汽车成功测试,显示了在智能驾驶领域取得的新进步。
上个月,“十二五”科技成就创新展向世人展示的中国骨科手术机器人,是国际上唯一能开展四肢、骨盆骨折以及脊柱全节段手术的骨科机器人系统。目前它已在十多家医院使用,累计手术超过2000例。
百度总裁张亚勤表示,百度大脑作为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已孵化出无人驾驶、智能搜索等创新技术。目前百度大脑已具备视、听、说和预测、规划决策以及行动控制的能力,并将被应用到金融、汽车、医疗等领域。
“中国大脑”加速“思考”
如何让人工智能更好地在中国发展,建好“中国大脑”,满足人们的广泛需求,正在成为各方聚焦的热点。
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百度公司CEO李彦宏建议,设立国家层面的“中国大脑”计划,以智能人机交互、大数据分析预测、自动驾驶、智能医疗诊断、智能无人飞机、军事和民用机器人技术等为重要研究领域,支持有能力的企业搭建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和公共服务平台。
随着相关技术不断推进,人工智能应用的场景将会日益丰富,不仅给我们生活带来更多改变,也将给我国产业界带来“弯道超车”机会。产业界应抓住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新契机,主动迎接挑战,让“中国大脑”成为触碰未来生活的加速器。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2016年,被称为VR(虚拟现实)元年。当市场还在“尝鲜”之时,资本已经长驱直入——旅游、购物、医疗、教育、游戏、影视等只要是需要“参与”的行业。资本的狂欢,能否带动硬件和内容加速“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