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长江上游持续强降雨影响,刚刚进入主汛期的长江上游已然形成流量超过每秒50000立方米的洪峰,这给面临多重严峻防汛形势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带来新的挑战。
历经1998年流域性大洪水后,经过全面建设的长江中下游堤防能否锁江安澜,记者对此进行了专访。
长江1号洪峰来袭,流域防汛面临哪些挑战?
每年的6、7、8月,是长江主汛期。今年入汛偏早的长江,受持续不断的强降雨模式的影响,7月1日14时,长江上游三峡水库出现入库洪峰流量50000立方米每秒,形成长江2016年1号洪峰。
为确保三峡水库足够的防洪库容,早在4月下旬,三峡水库启动消落调度,即加大洪水泄流量。国家防总的通报显示,至1日14时,三峡水库水位148.34米,出库流量达到了每秒31100立方米,对1号洪峰进行拦蓄。
而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却正在迎来入梅以后的第四次强降雨过程,雨势进一步加大。
入汛时间早,底水过高,入梅延后,支流水量偏多,强降雨持续时间长等,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汛面临的多重挑战。
3月中旬以来,长江流域先后发生16次较强降雨过程,长江流域已有43条河流65站出现过超警洪水,部分河流和站点多次超警,最大超警幅度在3米以上。
巨额投资加固长江干堤,都用在了哪儿?
湖北省防办专职副主任袁俊光向媒体通报,长江上游出现今年第1号洪峰,三峡入库流量达5万立方米每秒,经三峡调蓄后,出库流量维持在3.1万立方米每秒左右,预计未来5天,长江中下游干流大部江段水位继续上涨,监利以下江段全线超设防,监利至城陵矶江段水位将接近警戒,汉口站水位将达到26.5米左右、超设防1.5米。
设防水位是指在汛期江水漫滩或到堤脚时的水位。当洪水到达这一级高度时,标志着这一地区堤防开始出险。
1998年底,国家全面启动加固长江干堤工程。到2003年,跨越鄂、赣、湘、皖四省的长江中下游干堤加固工程基本完工。
在此期间,国家用于治理开发长江的中央投资高达684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到1998年以前中央投资的5倍多,占全国中央水利投资的比例达到38%。
在长江干堤加固工程启动后,国家又开展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建设。“隐蔽工程”分布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共28个项目,总投资64.9396亿元,共涉及堤防长度1935公里,河势控制项目涉及河段长630公里。
规模空前的投资建设,使长江中下游地区摆脱了“人争水地,水致人灾”的恶性循环局面。
今年长江防洪可以高枕无忧吗?
6月28日,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在相关新闻发布会上说,造成近期中国天气气候异常的主要推手是自2014年9月开始、于2016年5月结束的超强厄尔尼诺事件。据监测,此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共持续21个月,峰值强度为2.9摄氏度,海温距平累积值为30.2摄氏度。其持续时间之长、峰值强度之高、海温累积距平之大,均为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之最。
7月1日18时30分,中国气象局将重大气象灾害(暴雨)三级应急响应提升为二级应急响应。
连日来,湖北、安徽、江苏、贵州、湖南等长江流域省份,根据各地的《防汛应急预案》相继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
进入汛期后,各级防指应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工情、灾情,并根据不同情况启动相关应急程序。同时,江河发生洪水时,雨情、水情应在30分钟内报到防汛指挥部,重要站点的水情应在20分钟内报到防汛指挥部,及时、准确地为防汛的调度与决策提供依据。
记者在长江防总指挥部看到,长江流域所有的水雨情监测都实现了自动化,依靠现代化的监测站点和设备,自动报汛。
气象水文预报预测技术的大幅提升,提升了预报精度、准度。“基本可以安澜,但这并不意味着今年长江的防洪工作可高枕无忧。”长江委防办副主任陈桂亚说。
长江一些支流堤防、民垸,至今普遍没有进行标准建设。中小河流应对超标准洪水能力普遍偏弱。在前期持续降雨的影响下,湖泊水库河流的底水已经较高,调蓄能力减弱,未来还可能出现的超警洪水将给我们构成巨大考验。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太平人寿2016年客户服务节启幕主打“太平家文化”关键词:陪伴、成长、和谐
7月3日,太平人寿2016年客户服务节开幕仪式在上海、北京、四川、青岛、江苏、江西六地同步举办。据了解,太平人寿此次客户服务节活动将持续三个多月,以“太平与您同行”为主题,涵盖“太平家文化”“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