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人所想。人的一生,简单地说,就是不断为幸福奋斗的过程。有人通过努力,达到了自己的目标,过上了幸福日子;有人苦苦挣扎,却一直没能跨过贫困的门槛,幸福可望而不可即。当然,也有一些人,得过且过,对生活失去信心,幸福自然不会眷顾他们。
目前暂时还处于贫困状态、与幸福尚有一定距离的人们,有的是客观原因造成,比如自然条件恶劣,身患疾病等。也有主观原因导致的,比如好吃懒做,人生没有目标,混一天算一天。改革开放三十余年,大部分农村人沐浴着时代的春风,凭着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幸福生活。同时,国家也进行了三十来年的扶贫攻坚,出台优惠政策,对贫困人口进行扶持,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春风过处,一片姹紫嫣红,但还有一些角落感受不到春风的温暖。近年来,中共中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现在,全国上下正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务要在2020年前彻底消除贫困。
为了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中央进行了详细的战略部署,出台了具体的政策措施。广大干部职工纷纷走出机关,沉入基层,参与脱贫攻坚。
要真正实现告别贫困、步入小康的目标,自然离不开中央的政策支持、干部职工的踊跃参与,但是,贫困户也要积极行动起来,树立信心,勇敢地向贫困宣战,努力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多年来的扶贫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比如在一些贫困地方,农户将上级送给的种羊、种猪杀来吃了,将扶贫资金买酒喝了,扶了多年,还是老样子。而且,有些人认为,扶贫是政府部门干部的工作任务,跟他们自身没有什么关系。扶贫工作做得不好,干部就会受到上级领导批评。以致有的挂村干部感慨,我们辛辛苦苦地帮贫困户联系资金找项目,甚至帮他们劳动,他们却袖手旁观,指指点点,令人哭笑不得。真个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在开展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除了堡垒的攻坚,同时要注重意识的改造。常言道,哀莫大于心死。如果对于贫困现状感到麻木,对幸福生活没有信心,即使你花再大的力气去扶持,也很难有效果。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树立脱贫的信心,然后,通过不断的帮扶,使他们的信心越来越坚定,一步步实现幸福的梦想。
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今年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许多机关干部长期驻守基层,扶贫触角遍及每个山旮旯,贫困群众也积极配合脱贫工作,主动申请项目资金,认真制订符合自己的脱贫计划。脱贫奔小康的氛围正在贫困山区弥漫开来。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这个承载着多少代人的执著梦想,正微笑着向我们招手。
新闻推荐
“放管服”打造经济新动能 ——我国简政放权改革综述 新华社记者 陈炜伟 王攀 高敬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持续较大的下行压力,我国经济实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为“十三五”开局之年奠定较好基础。在这背后,简政放权、放管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