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中央电视台推出大型综艺栏目《星光大道》风靡大江南北,由此开创了民众的综艺舞台。2004年,湖南卫视做了第一届超级女声,当年被认为是中国电视的选秀元年。李宇春、张靓颖等参加的第一届超级女声创造了当年度影响力和传播度不可逾越的传奇,由此湖南卫视成为电视选秀节目的“领头羊”,“快男”“快女”的火爆曾让湖南卫视赚得金盆满钵。2012年,浙江卫视打造的《中国好声音》成为年度很受欢迎的电视节目。2013年,湖南卫视的《中国最强音》引爆选秀第二季。东方卫视则凭借《中国达人秀》《中国梦之声》《声动亚洲》在选秀节目大军中占据一席之地。2013年,湖南卫视歌手对决类节目《我是歌手》再次爆屏。
各地媒体不断推出各类选秀节目,它给了众多年轻人展示自我的平台,迅速占据了各级电视台的收视王座。选秀节目门槛较低,着力打造的“草根偶像”给力怀有明星梦的年轻人创造了难得的平台,在张扬个性、解放自我的时代,吸引了众多人的参与亦不足为奇。
不可否认,当前,选秀渐渐成为一种市场文化,并形成一种文化霸权,在选秀节目走向文化铁桶的趋势下,大众需求被牢牢禁锢于娱乐文化的圈地运动中,主流价值的缺失悄悄蔓延于民众心里。传媒与娱乐的结合把选秀文化推向极致,而一旦失去制度的驾驭和方向的指导,大众的文化生活必然遭受一场灾难,选秀节目势必跌进舆论的深渊。
选秀节目对传统审美形态的冲击撼动了大众的心理价值取向,这些节目缺乏独特的运行方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却尝试站在民俗文化的制高点上。克隆翻版、引进炒作、后台黑幕,在创造市场利润的神话下,既是一个多方博弈,又是一个多方互相妥协、共同受益的接点,更大的是在华丽舞台的包装下,台后商家的利益之争暗流涌动,平民化的舞台演变成商业化的批量化的造星机器。
今天的选秀节目应如何在市场经济下正确发展?选秀节目又该如何在体现大众价值观和商业利益中完美统一?事实上,在选秀节目七年之痒后,观众的热情已被各种庸俗同质同构化严重透支。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它鼓吹的“一夜成名”价值观显然过于单一无力,媒体的过度渲染更有碍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抱着一夜成名的投机主义,民众的主流价值认同感逐渐淡薄。植入西方元素的选秀,既无国外模式之魂,又无本民族特色,核心价值观难有体现。广电总局多次“限娱令”更是让选秀节目“戴着镣铐跳舞”。尽管如此,国内依然衍生出弘扬正能量而逆势成功的节目,不愧为选秀节目正确发展的典范,也给后选秀时代走出了一条突破重围的路径。
真正关注选秀节目的人们,对节目应具有清醒的意识。“让普通观众从默默练习到勇敢走上舞台”这样一个有意义的过程,为草根阶层铺就一条通过努力和竞争成名的道路。成名是少数人,但是多数人的参与正是源于普通观众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意识。我们不能否认具有广泛平民化,强大参与度与空前互动性等典型选秀节目拓展了人们生活空间,为中国电视业做出了成功尝试。对选秀节目不能否认到底。
多一些平民元素,少一些商业元素。在注重公平性和广泛参与性同时,做到商业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双收,体现出民族特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主流价值的正能量,我想,只有这样,选秀节目才能成为真正为大众服务的,民众不可或缺的文化盛宴。
新闻推荐
入秋以来,前去医院就诊的风湿骨病患者逐渐增多,北京德胜门中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任德广提示:约90%的风湿骨病患者对秋季的气候较敏感,特别在北方,秋季早晚温差大,筋脉不通,血流不畅,易致筋骨疼痛。因此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