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五年,是德阳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五年。
五年来,全市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经济增长逐步向中高速转换,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1%,连续跨越1000亿元、1500亿元两个台阶,经济综合实力增强的同时,经济结构日趋均衡合理。
五年来,德阳在改革创新中激发新活力,牢牢抓住被确定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重大机遇,不断完善有利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制度环境,在农业农村、国资国企、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取得改革新成绩。
五年来,德阳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各级财政民生支出达556亿元,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1%和14.5%,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迈入全面提升的新阶段。
回顾过去五年,全市上下砥砺奋进、铿锵前行,体现了一种执着,就是专注发展不动摇;诠释了一种精神,就是改革攻坚不畏难;凝结了一种作风,就是狠抓落实不懈怠;彰显了一种情怀,就是改善民生不停步。过去五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已经载入德阳史册,融入德阳大地,铭刻在全市人民的心中。
稳中求进
经济转型迈入快车道
在即将举行的西博会上,德阳高新区与北京电庄科技有限公司联手共建的“电桩-新能一体化”示范运营项目将正式亮相。届时,德阳高新区内,一个智能超级充电站、一个智能微型充电站、一座大数据云平台车桩网一体化运营指挥中心、一个大数据云平台车桩网一体化德阳城际运控网络将应运而生。
去年下半年,德阳高新区正式“升格”国家级高新区,作为全市高新企业集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行地,高新区瞄准装备技术智能制造、通用航空、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招商引资,推动项目落地。按照高新区与北京电庄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北京电庄计划在德阳高新区累计投入100亿元,实施互联网+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项目,这将为德阳布局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创造良好条件。
过去五年,德阳坚持在扩增量中优化产业结构,狠抓新兴产业培育发展,2015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208.2亿元、940亿元、456.9亿元,比2010年分别增长36.6%、76.5%、93.4%,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比重提高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全市GDP比重提高5.1个百分点。在传统优势产业进入“低谷”、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的困难下,全市重点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三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产业等“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一批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开发一批重点产品,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下转第二版)
过去的五年,是德阳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五年。
五年来,全市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经济增长逐步向中高速转换,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1%,连续跨越1000亿元、1500亿元两个台阶,经济综合实力增强的同时,经济结构日趋均衡合理。
五年来,德阳在改革创新中激发新活力,牢牢抓住被确定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重大机遇,不断完善有利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制度环境,在农业农村、国资国企、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取得改革新成绩。
五年来,德阳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各级财政民生支出达556亿元,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1%和14.5%,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迈入全面提升的新阶段。
回顾过去五年,全市上下砥砺奋进、铿锵前行,体现了一种执着,就是专注发展不动摇;诠释了一种精神,就是改革攻坚不畏难;凝结了一种作风,就是狠抓落实不懈怠;彰显了一种情怀,就是改善民生不停步。过去五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已经载入德阳史册,融入德阳大地,铭刻在全市人民的心中。
稳中求进
经济转型迈入快车道
在即将举行的西博会上,德阳高新区与北京电庄科技有限公司联手共建的“电桩-新能一体化”示范运营项目将正式亮相。届时,德阳高新区内,一个智能超级充电站、一个智能微型充电站、一座大数据云平台车桩网一体化运营指挥中心、一个大数据云平台车桩网一体化德阳城际运控网络将应运而生。
去年下半年,德阳高新区正式“升格”国家级高新区,作为全市高新企业集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行地,高新区瞄准装备技术智能制造、通用航空、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招商引资,推动项目落地。按照高新区与北京电庄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北京电庄计划在德阳高新区累计投入100亿元,实施互联网+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项目,这将为德阳布局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创造良好条件。
过去五年,德阳坚持在扩增量中优化产业结构,狠抓新兴产业培育发展,2015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208.2亿元、940亿元、456.9亿元,比2010年分别增长36.6%、76.5%、93.4%,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比重提高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全市GDP比重提高5.1个百分点。在传统优势产业进入“低谷”、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的困难下,全市重点发展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三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产业等“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一批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开发一批重点产品,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9月28日,在福州市华林路,一位女士倒掉高跟鞋中的积水。9月28日,在福州市北三环辅道,市民通过积水的道路。9月28日,福建省宁德市区街道积水严重。本版图片均据新华社新华社福州9月28日电(记者王成)据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