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大成
常言道:“年怕中秋,月怕十五”,意思是过了中秋一年也就快过去了,每月一到十五,这个月也就快要完了。是啊,中秋节来临了,年关也将紧随而至。这不仅令人叹惜时光飞逝,也让人不禁回忆起往事来。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永恒的是天上的月,变幻的总是那月下的芸芸众生。月本无情,有情的是我们。月本无心,有心的是我们。古往今来,骚人墨客,无不挥毫泼墨,痴情吟咏。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雄豪;一尊还酹江月,人生如梦的醒悟;有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无奈;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淡定;更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迈……月亮,是国人永恒的诗魂。
世上本没有故乡的,只因为有了他乡。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又是最相思的节日。身在他乡时,那故乡的美、故乡的情,竟然像被发酵了一般,魂牵梦绕,难舍难分。故乡的点点滴滴,便也如发酵池的酒一般,咕噜咕噜,活跃起来,散发出醉人的芳香。这亦是乡愁,是对故土的眷恋。
乡愁是什么?不过是母亲的唠叨,父亲的责骂,爷爷的冰糖葫芦,奶奶的爆米花,还有那外婆桥……普普通通的一花一草,一人一物,都成了浓浓的乡愁。刻骨铭心,挥之不去。有网友说:只有辣椒,才能解胃的乡愁。说这话的大概是湖南、四川或贵州的朋友。南方人到了北方,他们的乡愁大多是米饭。北方人到了南方,他们的乡愁也许就是面条和馍馍。
中秋月,故乡明。明月是同一轮明月,中秋也是同一个中秋,并没有什么差别,有分别的是我们自己的心。当我们背起行囊,头也不回地走向远方,经历千辛万苦,去寻找心中的乐土,去寻找理想的天堂。有一天蓦然回首,却发现“踏破铁鞋无觅处,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天堂就在心中,乐土就是故乡。我们转了一圈又回到原地,突然了悟——人生原来如此。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
故乡的美,美在明月。曾见过浩瀚大海上的月亮,也见过莽莽群山上的月亮。但都不及故乡低矮的小石头山上升起的明月来得有韵味。在广阔的田园夜空中,晚风徐徐,虫声依依,芳草飘香,中秋满月,月华如练,皎洁无暇,宛若一面澄碧的宝镜,清辉映射,柔波萦绕。故乡的美,美在诗情画意,美在人美心也美。
在城里住了多年,似乎许久没有见过月亮了。在摩天大楼的夹缝里,月亮像昏昏欲睡般朦胧。闪烁的霓虹灯,明亮的路灯,还有那万家灯火,悄悄掩盖了明月的光辉,把月儿藏起来,好让我们迷恋。记得小时候,在乡下,住瓦房。那时没有电灯,点的是煤油灯或茶油灯。灯光暗黄的,如一粒小豆豆在灯芯上浪漫地跳舞。油灯光太小了,且并不能长点,燃久了大人要骂的。于是,在夏天,我和弟弟常常捉些萤火虫放在瓶子里,让它们发出美丽的光来照明。因为没有灯光,晴朗的天气里,便天天盼星星,盼月亮。而那时的星星也仿佛分外的多,月亮也分外的明。月光清澈,明净。月夜也常常朗照,犹如白昼。我便常常在月下读书写字,那种幸福感,是没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月下看书,甚至连最小号的字都能看清楚。
故乡的月,其实就是我们的心灯。只有在四周的光熄灭时,它才会亮。今年中秋,我又不能回去。父母已经老了,想想能陪他们过多少个中秋?不禁思亲之情油然而生,还是寄上一大盒香甜的月饼,再打个电话,问候一声吧!父母却说:“不用管我们,别耽误了工作。”好像还有一百年似的,仍早出晚归,日落而息。想那年少时,在那青瓦红墙的小院里,与父母及弟弟,吃月饼,赏明月。那时的月饼,一人只一个,馅也只有白糖的,外壳粗,吃在嘴里,窸窣作响,却感觉甜美得很。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最美的中秋在梦中,它停留在童年的记忆里,成了我最珍贵的、最美丽的一个回忆。
新闻推荐
□广安区记者站廖小兵本报记者刘定春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不仅要科学谋划推进,精准施策帮扶,还要在扶贫的过程中切实解决一个个凸显出来的实际问题。广安区在***过程中,针对重病重残家庭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