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医学知识
思虑过度 难有好食欲
思伤脾,怒胜思。——《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人有喜怒哀乐,但过度就会伤害五脏六腑,其中忧思、恼怒过度, 会伤害脾胃,尤其是过度思虑,对脾的影响最大。
不少人都有过思虑过度而吃不下饭的经历,这其实就反映了中医 上说的“思伤脾”。脾主运化,脾的功能是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输送至心、肺等脏器,并通过它们的作用供应全身。
然而“思则气结”,思虑过度会影响脾气的升清,使脾运化失常,气血生成减少,身体就会因为缺乏能量供应而感到疲乏、头晕。而且脾气主升与胃气主降相反相成,脾不升清会影响到胃气的下降,进而使人出现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等症。
思虑过度对脾胃的影响,跟血液的流向也有关系。当人在思考的时候,大脑的“活动量”特别大,人体的血液大量流向大脑,脾胃中的血液供应量自然就相应地减少,从而导致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减弱。
思虑是我们避免不了的,但思虑的“度”却是可以控制的。当遇到“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时,不要一味钻牛角尖,以免越“解” 越不顺,反而可能导致“气结”。建议这时放宽心,休息一下,通过适当的运动来转移注意力,让大脑休息。另外,吃饭的时候思考问题或者想一些不开心的事情,会影响食欲和消化,所以吃饭时一定要专心,暂时把与吃饭无关的事情放到一边,一心一意地吃饭。
现在,很多人吃饭的时候眼睛也盯着手机屏幕,这种习惯非常不好。一是影响消化,你的注意力不在饭上,消化液的分泌自然就不积极,吃进去的东西是难以消化的;二是容易发胖,看着手机,不知不觉就会吃掉更多食物而不知饱,长期这样,是很容易发胖的。
面黄肌瘦的人多是脾气虚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脾胃问题很复杂,常见的有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胃气虚、胃阴虚等,在调养时,一定要分清证型,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否则,很可能会导致脾胃问题更加严重。
辨证论治,听起来好像很玄,其实没那么难懂,本章就对各种常见证型一一做分析,并给大家提供一些在家就能用的调养方法。
脾气具有温煦、推动脾运化的作用,如果人体脾气虚,就会导致脾运化失健,也就是脾气虚证。饮食不节、劳累过度、长期生病吃药,都有可能耗伤脾气,造成脾气虚证。
脾气虚则脾运化无力,身体各脏器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肌肉消瘦、四肢无力、容易疲劳、精神不振、不爱说话、食欲缺乏、腹胀、大便稀或腹泻等。
女性脾气虚,还有可能出现月经量少、月经颜色变淡、白带清稀 等妇科病。婴幼儿脾气虚,多表现为食积、呕吐、腹部长大、身体消瘦、面色萎黄等。
用食物补足脾气
《黄帝内经 . 灵枢 . 经脉》中说“虚则补之”,脾气虚的最好进 补方式就是吃,用食物将脾气补足。
山药、栗子、牛肉、鸡肉、糯米、土豆、红枣等食物,有助于强 脾健脾,脾气虚弱的人平时可多吃;黄芪、党参、陈皮、芡实等中 药都是益气健脾的常用药,脾气虚的人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做成药膳, 必要时煎汤内服。
《养好脾胃不生病》
出版社: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吴中朝
【内容简介】
本书以《黄帝内经》为理论依据,讲述如何在生活中养好脾胃。内容包括中医对脾胃病的认识、脾胃与健康的关系、为什么人们容易犯脾胃病以及如何通过日常饮食、运动、经络按摩等养护好脾胃。并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季节、不同疾病给出了相应的脾胃调养方案。
新闻推荐
新华社郑州月1日电记者从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借助互联网、智能手机客户端等技术,河南推动“明厨亮灶”工程建设,目前已有多家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实现食品加工和后厨环境的“网上直播”,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