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医学知识
你熬夜 脾胃也跟着加班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指出:“劳倦则脾先病,不能为胃行气而后病。其所生病之先后虽异,所受邪则一也。”过度劳倦伤及脾,脾受伤便不能传输运送胃产生的水谷精微,胃也就会紧跟着变得虚弱。
《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中说:“劳则气耗。”不论是过度的体力劳动,还是用脑过度,都可使中气受损,进而伤及脾胃之气。过用体力,可使脾胃劳累过度而影响其功能,使人出现胸闷气短、浑身无力、不爱说话、胃纳减退、胃脘部有重坠感等症状。而用脑过度,则会使血液流向大脑,脾胃的血流量减少,导致其运化迟滞,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脘腹痞满、食欲缺乏或吃完后也不容易消化等问题。
对于现代人来说,加班熬夜是家常便饭,那么,如何预防过度疲劳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劳逸结合,合理作息。
平时工作时应劳而有度,脑力劳动者在觉得大脑疲倦、眼睛肿胀时,应该站起来适当做些活动,散散步、做做操,眺望远方,对脑力的恢复和神经的调节很有益处;进行体力劳动时,应控制好时间,适当停下来休息,喝点水。
每天要保持至少7个小时的睡眠,晚上10点半左右入睡,中午休息30分钟左右,有助于保持精力充沛。如果需要挑灯夜战,最好 在白天先补眠1-2个小时。
烟酒无度 伤肝伤肺也伤胃
烟酒不仅伤害肺和肝,还是脾胃健康的杀手,它们对脾胃的伤害是难以估量的。
烟不离手 胃病也不会离开你
小小一根香烟,其所含的有害物质却是惊人的,烟雾缭绕中,尼 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通过呼吸道黏膜进入身体,可入侵肺部,增加肺部患病的概率。不仅如此,这些有害物质还可以通过循环系统进入消化道,对人的消化系统特别是胃造成毒害。
研究发现,烟雾中的尼古丁可直接损伤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小动脉收缩,胃黏膜缺血、水肿;煤焦油等物质进入胃内,会直接破坏黏液层的完整性,促使胃酸分泌增多,从而对胃黏膜造成腐蚀。
而且,烟属于热性物质,吸入人体后可形成湿热,湿热困阻脾胃,会使脾胃运化受阻,从而导致腹胀、身体疲倦沉重、大便稀薄、身热口苦、口渴而不喜欢饮水、尿少而黄、皮肤发黄等症。
所以,如果你脾胃不好,还有吸烟的习惯,那就要考虑戒烟了。
以酒为浆 脾胃受伤
酒者,水谷之精,熟谷之液也。其气悍,其入于胃中,则胃胀,气上逆,满于胸中,肝浮胆横。——《黄帝内经·灵枢·论勇》
中国有句古话叫“无酒不成席”,每到节日聚会,总是少不了酒的身影,酒可以起到调节气氛、联络感情等作用。中医用酒治病养生的历史也由来已久,酒文化更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酒也是一把双刃剑,能益人也能损人,其中被人们所熟知的就有过度饮酒伤肝。其实,经常饮酒何止是伤肝,还有脾胃。
肝是人体的解毒器官,酒精需要经过肝脏的代谢才能排出体外,过量饮酒会加重肝脏的负担。那么,酒精是如何伤胃的呢?很简单,胃是容纳饮食水谷的“仓库”,酒属于刺激性饮品,它经过食道进入胃,可对胃黏膜造成强烈的刺激,所以长时间过量饮酒会影响到肠胃功能,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胃黏膜损伤、糜烂,引起胃炎、胃溃疡等。在中医看来,水属阴、湿,火属阳、热,而酒阴中有阳,是湿热的结合体。过量饮酒,湿热侵体,蕴藉于肝胃,可引发恶心、呕吐、 胃痛、腹胀以及一过性的精神症状等;湿热酒毒不能及时消解,上蒙清窍,第二天就会出现头昏头痛、精神不佳的症状;短时间内饮酒过度,更会引起昏迷或休克。
如果长期饮酒无度,还会导致肝脾失和,湿热、血瘀、酒毒相互 搏结,在胁下形成硬块“酒癖”,即现代医学中所说的酒精性肝硬化。
《养好脾胃不生病》
出版社: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吴中朝
【内容简介】
本书以《黄帝内经》为理论依据,讲述如何在生活中养好脾胃。内容包括中医对脾胃病的认识、脾胃与健康的关系、为什么人们容易犯脾胃病以及如何通过日常饮食、运动、经络按摩等养护好脾胃。并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季节、不同疾病给出了相应的脾胃调养方案。
新闻推荐
本报讯10月28日—31日,国内四十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齐聚芜湖大浦乡村世界,现场制作、展示拿手绝技,令参观市民拍案称奇。一说起画画,大家都会想到用笔在纸上作画。可是,你见过以木板为纸,用烙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