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医学知识
吃饱就睡 就是在等病来
很多人白天忙碌了一天,早餐、午餐匆忙对付,晚上大吃一顿, 然后回到家倒头就睡,这种生活对于健康来说是极大的损害。“吃饱就睡”无异于“睡以等病”,很多脾胃病都是由这种不健康的习惯造成的。
长时间工作会让人身心疲惫,充足的休息才能让人精神奕奕。同样,工作了一天的脾胃,夜晚的时候也需要休息。此时如果吃饱就睡,脾胃被迫“加班”,负担更重,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休整。
《黄帝内经》中指出,人卧,血归于肝。人在休息的时候,血液流向肝脏,脾胃等脏腑器官的血流量减少,运转速度也就相应变慢,这使得食物长时间滞留在胃里。为了消化掉这些食物,胃会被迫分泌大量胃液,其中的胃酸,就会对胃肠黏膜造成损伤,长期如此可导致胃糜烂、胃溃疡等疾病。
吃饱就睡还可能导致胃里的食物反流至食管、气道、咽喉等部位,引起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胃炎等多种疾病。另外,饱食后入睡还会导致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
什么时候吃晚餐最合适呢?一般建议在晚上6点左右吃晚餐,最晚不要超过晚上8点,吃七分饱即可;晚上8点之后,除了饮水之外,最好不要再吃东西,尤其是固体食物。晚餐之后3个小时内最好不要躺下睡觉,这样能使血液集中于胃肠,促进消化。
生、冷、硬的食物胃最怕
有的人恐高,有的人怕虫子,有的人怕黑……其实,我们身体的每一个部位也都有害怕的事物,比如脾胃就特别害怕生、冷、硬。生的食物,如生瓜果、生吃的蔬菜;冷的食物包括冰镇饮料、冰棍、冰激凌、凉菜、凉饭以及本身属性寒凉的食物,如田螺、柿子、 西瓜等;硬指生硬、不容易消化的食物。
夏天的时候,很多人喜欢吃冰镇西瓜、喝冰镇饮料,清凉入口,十分舒爽。然而,解了一时之热,却使寒凉入体,身体为了抵御寒凉之气的入侵,就要消耗大量的阳气。寒凉之气最先达到的部位是脾胃,也就意味着脾阳、胃气最先耗损。经常大量吃生冷食物,阳气不足以抵御寒凉之气,脾胃就会被“冻着”,使人出现腹泻、腹胀、 腹痛等不适。
当我们的皮肤碰到硬的东西时,会觉得硌得慌。胃也是一样,干硬的食物进入胃部,娇嫩的胃黏膜也会觉得很硌。胃要把食物磨碎,如果经常吃干硬的食物,胃就要花比平时多的时间和力气去磨碎, 时间久了胃就会很累,甚至受伤,引起胃炎、胃溃疡等疾病。
脾胃害怕生冷,那么要养护脾胃,饮食就应当温热,饭菜、汤饮的温度尽量维持在37℃左右。当然,这只是一个参考,具体以自己不觉得烫也不觉得冷为度。
夏天的时候,尽量少喝冰镇冷饮,口渴或出汗后喝一些温开水,更有助于解渴散热;冬天要远离凉菜、冷饮、冰激凌等寒凉食物,以免刺激胃肠。
另外,一日三餐可以多吃温润多汁的食物,干硬的食物要煮软后再食用,以减轻脾胃的负担。吃饭的时候,细嚼慢咽,将食物充分嚼碎,更易消化。
肠胃怕冷,也不是说绝对不能吃生冷食物,毕竟,饮食也还要考 虑到自己的喜好,只要掌握好方法和量,就能减少对脾胃的伤害。
例如,夏天制作凉菜的时候,适当加一些姜末、蒜末,姜、蒜性 温,味辛,可以中和掉凉菜的一部分寒气,还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适当喝姜茶,可温胃散寒,保护脾胃;先吃热菜,隔一会儿再吃凉菜,有热菜“垫底”,寒凉之气不容易直接伤害脾胃。
《养好脾胃不生病》
出版社: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吴中朝
【内容简介】
本书以《黄帝内经》为理论依据,讲述如何在生活中养好脾胃。内容包括中医对脾胃病的认识、脾胃与健康的关系、为什么人们容易犯脾胃病以及如何通过日常饮食、运动、经络按摩等养护好脾胃。并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季节、不同疾病给出了相应的脾胃调养方案。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面对城镇化中流动人口健康问题,精准高效的健康服务将为新市民共建共享注入“强心剂”。国家卫生计生委表示,今后五年内,我国将在2.4亿流动人口中全面落实11类基本公共服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