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建设局环卫处在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提升环卫专用设施品质的同时,加大对市区生活垃圾清运、农村生活垃圾清运管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市区公共厕所管理等工作的整治整改力度,全力提升环卫设施档次和功能,不断优化服务水平,大力推行环卫作业方式改革创新,狠抓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城市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市容环境卫生秩序发生了显著变化,创建城市工作得到了快速推进,市民居住环境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
道路“无缝隙”保洁
道路是展示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为进一步提升道路保洁水平,给市民打造一个清洁舒适的城市环境,建设局环卫处将城区59条主次干道和3个广场495万平方米的保洁范围划分为4大区域,每个区域再划分若干片,每片按路段分设保洁员、组长、队长,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形成组长及时管理、队长日常巡查、保洁科长不定时抽查、督查室随时督查、处领导随机检查的5级监管体系,层层落实,精抓细管,确保每条道路达到“六净六无”国家卫生质量标准。
在清扫作业模式上充分利用“人机结合”的优势,持续采取“水洗路面、机械带水清扫、洒水降尘、人机配合、复式巡查”五位一体保洁模式实行全天候动态巡回保洁,重点强化道路机械清扫,合理调配吸尘车、洗扫车、高压冲洗车配合道路保洁员开展清洗保洁作业,每天凌晨2点30分至7点30分结束,要求清洗车辆开启警示灯,提醒市民注意安全,在机械化清洗结束后,开始人工清扫保洁,实现无缝衔接。通过作业车辆GPS监控,加强夜间管理,同步进行督查和指导,确保达到“路见本色,标线清晰”的标准,机扫率达95%以上。人工保洁要求每天早晨7点前第一遍普扫结束,下午1点开始进行第二遍普扫,然后进入全天候巡回保洁模式。每天派出5台洒水车对主次干道和重要路段,坚持做到上午二遍下午一遍每天三遍洒水降温,增湿空气,降低扬尘,确保“泥土不滞留,道路无积尘”。每周末冲刷主要道路路面、人行道,为避免高喷头洒水车在作业过程中,将水喷到行人或其它车辆问题,专门邀请洒水车生产厂家技术人员,通过看现场和调试喷头等办法,将洒水喷头距地面高度由60公分降至30公分,对现有的洒水车喷头全部进行了改装,积极推行“1米作业法”,即在洒水过程中洒水宽幅距离两侧路牙石根1米,达到既不影响洒水降尘又方便洗扫道牙石,同时消除了给市民出行带来的不便,极大地提升人工清扫精细作业和机械化洗扫作业水平,实现了有效降低道路扬尘,保障城区道路干净整洁的目的。
公厕管理方面,对城区19座公厕,按照“统一标准、专人管理、随时保洁”的模式进行管理,结合区域、季节、人流量等因素,设定24小时免费开放4座,早5点至晚10点开放15座。今年结合国家卫生城复审,新建改建10座,安装导向牌300个、标识牌400个,有条件的设立残疾人通道、第三空间卫生间、健身广场、景观绿化,最大限度的方便了市民如厕。同时,结合公厕改造新建环卫工人专用休息间4处,配备桌椅、饮水机、热饭、取暖等设施,用实际行动温暖环卫工人。
环卫设施“规范化”管理
今年在加大环卫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设置,按照地面硬化、给排水完善等建设部《城市环境卫生设施标准》要求,分别在泸州路、扬州路等建设了4处垃圾中转房,并派由专人管理,实行垃圾到站后随即倒入转运设备的“垃圾不落地”作业方式,无堆积,不撒漏。
在每次的转运作业完成后,将设备、垃圾容器、地面、墙壁清洗干净,每天4次喷药消灭蚊蝇,确保了无积存污水,无二次污染,站内外场地整洁干净,转运过程不占道,不妨碍交通,随有随清的作业要求。在市区主次干道和部分符合条件的背街小巷按照道路等级更换和增设,其中增设了铁质果皮箱1000余个,更换了240L和660L垃圾桶900余个,购置了12台大型密闭式生活垃圾清运车,安排护栏清洗车每天对3万米的道路护栏进行一遍清洗,环卫设施专用清洗车每天对道路两旁的果皮箱、垃圾桶和温州路、泰州路等18处围挡式垃圾点进行巡回冲洗,每天派专人定时清掏,确保垃圾容器美观整洁。加强督查考评,发现垃圾清运不及时或容器清洗不到位,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处罚。同时,联合市城管执法大队,加强对乱拉乱倒乱扔垃圾、乱泼污水行为管理,落实24小时不间断、网格化巡查管理,以减少渣土运输过程中的扬尘污染,从源头杜绝扬尘和垃圾异味的产生。
生活垃圾“零积存”清运
城区生活垃圾清运方面,采取多时段、多方位、多频次“静音收集、密闭运输、随产随清”的模式,要求28台密闭式生活垃圾清运车,每天清晨1点至8点第一遍清运结束,每天上午再派出2台加强清运,下午由8台值班车辆巡回清运,另设1台机动车灵活运用,遇有问题,随时补运,确保垃圾随有随清。
垃圾点设置实行“垃圾桶退路”,取消了原有“以桶代站”方式,能进小区清运的进小区,不能进小区的合理设置,今年又与100多个小区对接,将垃圾点设置在不碍观瞻的地方,能分散到周边业户、小区、村庄的,定时、定点、定车辆清运,不能分散的因地制宜建设垃圾中转房。在乡镇垃圾清运方面,结合垃圾产量实际情况,要求18台垃圾清运车采取“一天一运和两天一运”2种清运模式,对胶西、胶东、胶莱、九龙、胶北等370个村庄1万个垃圾桶的垃圾合理清运。5台吊臂车每天两次对铺集、里岔、胶西等6座农村垃圾中转站的垃圾进行适时清运,农村垃圾中转站的投入使用,极大地提高农村垃圾的清运质量,减少运行成本,对各作业车辆驾驶员明确任务责任和标准,安装GPS定位导航系统和油耗监控系统,对出入车辆时间、作业轨迹、百公里耗油等随时监控,实行“超支自负、节约奖励”,有效节约了运行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垃圾无害处理“百分百”
在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方面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要求,对生活垃圾的填埋处理工作进一步规范运营,落实好《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填埋区管理规范》等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应急预案。
做好填埋区加高填埋和分区单元作业,做好作业面控制和及时覆盖工作,严格按照建设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和《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运行维护技术规程》的规定和要求,及时对进场垃圾填埋、覆盖、压实整平,对填埋作业机械车辆进行合理调度和工作安排,保证日产日清,同时加强污水站的管理,严抓出水质量和处理速度,出水质量必须达到《生活垃圾处理场污染控制标准》排放标准。生活垃圾处理工艺实行单元分层式作业,采用层层压实的方法,在垃圾厚度达到3米时覆盖0.2米厚的自然土,厚度达到9米时,退设10米宽的环场路,共3层,27米时封场。产生的沼气通过24个倒气笼自然排出。产生的渗滤液汇集于垂直收集系统下渗到坡度2%的导渗盲沟和导流层排至污水处理站处理。污水处理站设计日处理渗滤液150吨,现日产渗滤液300吨。今年为改善场区环境,新修进场道路700米、沥青罩面8000平方米、安装路沿石2000米,绿化1万平方米,场区工作环境极大的改善。
目前,日处理垃圾达800余吨,已接纳处理垃圾120万吨,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张佳)
新闻推荐
周兆霞正在给婆婆梳头家住洋河镇小王邑村的周兆霞是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她长年悉心照料三位老人,教育儿子读大学的感人事迹在村里传为佳话。悉心伺候公婆周兆霞和丈夫管祥勇结婚多年,夫妻俩在村里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