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突破重重包围,辗转二万五千里,以艰苦卓绝的斗志取得长征的最后胜利。从此,中国革命迎来了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
长征被誉为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震惊世界。长征精神也激励一代代艺术家们拿起画笔,以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带领观众重返长征岁月。
李可染创作于1959年的国画 《长征》,靳尚谊创作于1959年的油画 《送别》,刘国枢创作于1959年的油画 《飞夺泸定桥》,何香凝、廖承志、胡佩衡、陈半丁、秦仲文联合创作于1961年的国画《长征会师图》,蔡亮、张自嶷联合创作于1977年的油画 《三大主力会师》,张文源创作于1977年的油画 《红军过草地》,孙滋溪创作于1979年的油画 《草地夜宿》,沈尧伊创作于1988年至1993年的926幅连环画 《地球的红飘带》,李铎、沈鹏等18位艺术家联合创作于2005年的国画 《长征万里图》 ……都是描绘长征的革命历史题材名作。它们用艺术审美将历史与现实贯穿起来,进入中小学课本,也被印上邮品,深入人心。
时至今日,长征题材美术作品仍在不断涌现,如赵志田创作的国画 《遵义会议·伟大转折》,上海大学美术学院10多位青年教师、研究生联合创作的12幅“永远的长征”系列组画,令人印象深刻。“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长征精神仍在源源不断地鼓舞着当下的艺术家们。
长征途中重要的历史片段,一代代艺术家们曾用画笔一再记取,为二万五千里漫漫征程留存视觉档案。他们也将笔触伸向长征背后人性化的细节,真实感的意境,比如定格红军长征开始之际老百姓在村头桥边依依不舍与之送别的感人情形,聚焦长征途中小红军与老红军背倚背歇息的片刻安宁。还有的作品着意凸显的是长征精神,那是一股不屈不挠的生存精神,人在艰难环境里争取生存的信念和勇气。这些不拘一格的美术作品让长征在人们眼前的视觉呈现有血有肉、立体丰满。
新闻推荐
《碧水谣》上海陆家嘴金融城海派秧歌队《金风蝶韵》上海陆家嘴金融城海派秧歌队,以海纳百川和博采众长的精神,创编了适合城市市民体育健身和反映现代城市精神风采的社区海派秧歌。海派秧歌融健身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