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晚报记者 敏静
“
沾化冬枣是一种珍贵稀有的鲜食果品,因皮薄肉脆、细嫩多汁、甘甜清香而被誉为“百果王”、“活维生素丸”。眼下又到了沾化冬枣销售旺季,水果摊新上市的冬枣颇受欢迎。然而,大家一边吃着香甜的冬枣,一边又担心吃的是“糖精枣”。那么,菏泽有没有“糖精枣”在销售?市民购买冬枣时应该如何辨别?10月12日,牡丹晚报记者对菏泽市的水果市场进行了走访调查。
担心冬枣有问题,市民不敢轻易购买
“去年在网上购买的冬枣甜到发苦,后来,听说了被添加剂浸泡过的‘糖精枣\’,我还挺担心的。”菏泽市民李艳艳昨日告诉记者,冬枣营养丰富,往年沾化冬枣成熟时,她都会买几斤尝尝鲜,但今年没购买。
李艳艳说,进入10月,无论超市还是水果摊,都将冬枣摆在最明显的位置。她购买水果时,也曾多次询问水果销售商,得到的答复都是“没有添加任何有害物质”,可她还是不放心。“都说自己卖的枣最正宗,我们消费者该如何选择呢?”她非常疑惑地说。
据悉,“糖精枣”是指用糖精钠浸泡过的枣,味道甜中带苦,过量食用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危害。记者分别走访了菏泽城区府南街水果摊、丹阳菜市场和王胡同水果市场进行调查,暂时没有发现销售“糖精枣”的。
“有些市民购买冬枣时会询问是否被糖精钠浸泡过,我都会一一解释。”在府南街销售水果已经四五年的徐女士告诉记者,她的水果摊上苹果、西瓜、葡萄等品种齐全,市民路过时总会顺手买一些。
自今年九月份以来,徐女士的水果摊上多了新品种——冬枣。徐女士说,她的冬枣售价在每斤9至10元,每天能销售一两箱。她顺手拿起一个冬枣放在嘴里并告诉记者,她销售的冬枣色泽鲜亮、颜色不均匀,而染过色、泡过药的冬枣通体红色,且表皮有褶皱。
按照徐女士传授的鉴别方法,记者走访数家水果摊,均未发现有销售“糖精枣”的。
被“糖精枣”浸泡的枣为木枣,目前极少销售
在菏泽王胡同水果市场,有着24年水果销售经验的菏泽海华水果批发店老板王先生告诉记者,两年前,菏泽市确实有个别经销商兜售“糖精枣”,但近两年,相关部门加大了检查力度,从源头上杜绝了此类“毒水果”的流通。
据王先生介绍,一个月前,他们销售的是山西冬枣,价格在每斤10元左右,现在销售的是沾化冬枣,每斤3元至8元,这种冬枣皮薄、味甜、香脆可口,根本没有浸泡糖精钠的必要。王先生说,往年市面上销售的“糖精枣”实为木枣,这种枣个头大,但味道并不甜,一些商家将木枣泡入添加了糖精钠或甜蜜素的清水中,数小时后枣子味道变甜。
“只要细心一点儿,市民很容易辨别枣子是否被泡过。”王先生说,与正常的沾化冬枣相比,正常的枣则较坚硬,被浸泡的木枣表面略软,切开后观察断层会发现,‘糖精枣\’的断层与果肉有浸泡腐化的痕迹,正常枣则没有,这种现象在放置10个小时以上的糖精枣上更明显。另外,正常的冬枣色泽鲜亮,红得不均匀;被浸泡过的枣遍体暗红,色泽并不光亮。此外,还有一个更加简单的方法可以进行辨别——用舌头舔,泡过“糖精枣”的枣表皮很甜,甚至发苦。
建议市民冲洗两三次再食用
一旦购买了被糖精钠或甜蜜素浸泡过的冬枣,怎样处理才可以将其对人体的危害降至最低?记者咨询了菏泽学院化学化工系副教授马远忠。
据马远忠介绍,糖精钠和甜蜜素都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但不允许添加在水果中。马远忠说,我国对糖精钠和甜蜜素的摄取量有严格的规定,过量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它的毒性要从两个方
面考虑,一定浓度和一定的
量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马远忠解释道,将这两种添
加剂浸泡水果以达到增甜
的效果,很难对剂量多少进
行控制,但是,这两种添加
剂都是水溶性的,而加工后的“毒枣”糖精钠和甜蜜素基本上都附着在枣的表面,分布不均匀,且不能完全渗透,因此,他建议消费者将其放在清水里冲洗两三次后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