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君 文/图
(四)亚洲大陆地理中心
新疆地域辽阔,气候多变。金秋十月,部分地区已经降雪。为了安全起见,那些海拔较高的景区暂停开放,于是我们就到乌鲁木齐附近的亚洲大陆地理中心(简称亚心)转转。
亚心距乌鲁木齐市不到30公里,毗邻兵团农十二师西山农牧场。为了确定“亚心”的地理位置,1992年7月,中国地理科学工作者经过了严格的科学测算,确立下了它的位置。在此之前,这里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
由于前一天夜里刚下过雨,乌鲁木齐碧空如洗,极目远眺,便是高大巍峨的雪山,你可以看到云端耀眼的雪峰。天空是那样的明净,瓦蓝瓦蓝的,一团团一朵朵如棉絮般的白云在天空中缓慢地变幻着各种形态,你尽可发挥你的想象,每团每朵云都可幻化成你熟悉的景与物,有静有动,活灵活现,令你浮想联翩。此刻,再听着那首欢快的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真是一种享受。
到了亚心,我们才发现亚心大道两旁的雕塑已不完整,仍保留的雕塑在风蚀日晒下锈迹斑驳,部分雕塑前的简介已被杂草掩映,整个园区给人破败的印象。我们草草转了一圈,之后驱车往回赶。出了园区不久,车窗外山丘起伏,蓝天白云下牛羊成群,好一派世外桃源图。我们兴起下车,在这块不知名的地方竟然安安静静地享受了一个美好的午后。
其实,在人生路上,我们也不要着急赶路,汲汲复营营,忽略了路边的风景。如果觉得累了,应该适当停下来,歇歇脚,喘口气,汲取些能量再上路,或许收获将大不同。
(五)赛里木湖·果子沟·霍尔果斯
假期过半,我们决定再疯狂一把,从乌鲁木齐驱车前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汪曾祺老先生在散文《天山行色》中说,自乌鲁木齐至伊犁,无处不见天山。天山绵延不绝,无尽无休,其长不知几千里也。我们的车子沿北天山北麓的高速公路在无边无际的原野上奔驰。车窗外不时地掠过村庄、农田、牧场、牛羊和骆驼。车内播放着新疆民歌,那轻松诙谐的节奏、旋律浓郁的民族色彩,更激起了我对伊犁的向往。
下午五点多,车子快到赛里木湖畔时,天空突然飘起了雪花。越靠近湖区,雪下得越紧。此时,浩瀚无垠的赛里木湖氤氲着浓浓的湿气,湖边的草地、湖心小岛以及环湖山脉全都是白茫茫一片,给人一种莫名凄美的感觉。同行的人告诉我说,赛里木湖在哈萨克语中是祝愿的意思,因传说是由一对为爱殉情升天的年轻恋人的泪水汇集而成的,也被称为天池和乳海。赛里木湖是一个山间大湖,湖中有一个小岛,要不是能看见远处雪山延绵,真会以为它是茫茫大海。
我们在湖边逗留了半个小时后继续赶路。车子穿行在群山之间,越爬越高,路面非常湿滑,雪却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我的心揪得紧紧的,只想着赶紧闯出这片鬼天气。
“快看看,那就是著名的果子沟大桥!”车厢的沉闷气氛被一声惊喜打破,顺着同行者手指的方向,只见窗外一座雄伟壮观的斜拉桥屹立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亘数百米,仿佛一条白色巨龙。据介绍,桥面距谷底净高达200米,是国内第一座公路双塔双索面钢桁梁斜拉桥。
果子沟北上赛里木湖,南下伊犁河谷,地势险峻,是我国通往中亚和欧洲的丝路北新道的咽喉,有“铁关”之称,现为312国道所经,整个沟谷的河滩、山坡,长满了野生的苹果、山杏和核桃,“果子沟”之名,正是由此而来。天气晴好的时候,驱车经过时经常能看到松鼠、狐狸的身影。
大约半个小时,车子驶出山谷,云雾倏忽散去,迎接我们的又是如洗的碧空和团团似棉絮的白云。
晚霞满天的时候,我们到达了姨夫战友郭叔叔的葡萄园。郭叔叔亦为山东临沂人,从新疆某部队转业后在伊犁州霍城县清水河镇安家。听说我们来访时,他就开始张罗吃食,当晚大家一边品尝着丰盛地道的边疆美食,一边谈天叙旧感慨人生。
第二天早上,我们从清水河镇驱车不到半小时就到了霍尔果斯。它与哈萨克斯坦隔河相望,连霍高速公路、312国道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在这里结束。霍尔果斯城非常整洁,一条宽阔的柏油马路直通口岸大门,路两旁的豪华路灯上挂着红红的中国结,这和悬挂在国门上的中国国旗遥相呼应,更加彰显着中国的庄严形象。我们手持身份证迅速办理了临时出入境证件,然后来到中哈合作中心。由于中方、哈方及第三国人员及货物、车辆在中心内可以自由流动,所以里面免税店铺林立,中国烟酒、法国香水、俄国糖果、土耳其披肩、韩国化妆品……应有尽有,而且价格非常低,吸引了大量游人前来观光购物。
时间过得很快,我们步出口岸已是下午四点。返回的路上,我们回请了郭叔叔一家。当天色擦黑的时候,我们才安心踏上回乌鲁木齐的路。这六七个小时的夜路,又是一场硬战,好在同行的几位男士都会驾车,他们轮番上阵会轻松些。或许是累了,女儿早早趴在我的怀里沉沉睡去。车厢静寂,只听得窗外风声凌厉。我们的新疆之旅即将画上句号,内心隐隐地有些难舍,我竟希望这夜路长些再长些,让我与新疆告别的时刻久些再久些。
旅途回来之后,朋友们见面都关切地问我怎么样,真心地想说:假期短促,我只是走马观花,探了新疆的冰山一角。如有机会,我一定还要去新疆,因为那是一个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
新闻推荐
本书系著名学者钱理群教授沉思十年之作,也是其“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三部曲”之终卷。作者选择沈从文、梁漱溟、赵树理、废名、王瑶、郭小川、邵燕祥等重要、典型的作家、学者在1949年至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