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梅
从拉萨到林芝,沿着宽阔的拉萨河走,山都是光秃秃的。一过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就沿着尼洋河向下走,顿见绿树成林,就像跨进江南水乡。伴随着一路的鸟鸣、松涛和水声,就像来到人间仙境。
在林芝住宿后,我们向素有“西藏的瑞士”——波密进发。那是一段艰难的旅程,一般旅行团不开发这个项目。
沿着帕隆藏布江河谷丛林的通麦天险走,眼前是高高的雪山,身边是悬崖峭壁,脚下是深谷激流。惊险刺激,但风景奇美。
清晨,来到向往已久的然乌湖,成群的牦牛在湖边吃着挂满露水的青草,袅袅炊烟从藏家轻盈地飘向雪山。
接着,赶到著名的米堆冰川。放眼望去,那海拔6385米的冰山近在咫尺,在冉冉升起的太阳映照下,射出万道彩虹的冰幕,彷彿就站在天宫宝殿前,被大自然的壮观、神奇深深地撼动着。
回程中,我们又来到海拔4700米的色季拉山口。见到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名山”首位的南迦巴瓦峰。远远望去,那终年积雪、海拔7780米的三角形峰顶,正如藏人所称,就像“长矛直刺苍穹”。在云雾缭绕中,她难得地向我们展现了其雄伟壮观的剑锋。
次日,又从林芝出发,直奔闻名于世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乘坐景区巴士到大拐弯正对面的扎曲村。在观景台上,雅鲁藏布江U字形大弯尽收眼底。滚滚江水呼啸而下。围着马蹄形的多布拉雄山,在眼前拐个U字形大弯,又奔泻而去。
羊卓雍湖和纳木错湖都是西藏的圣湖。站在高高的山顶上,只见羊卓雍湖就像穿着蓝丝睡衣的少女,静静地躺在金黄色的缎被中甜睡。而纳木错湖则似少妇般柔情万种,深蓝色的湖水就像迷人双眸;周围高耸的雪山恰似丰腴的双峰,拨撩着游人的情感。
回到拉萨后,已适应高山症,再爬高处的布达拉宫,已是步履轻松。这座著名的世界遗产,是西藏之旅的精华,也是西藏民族的精神向往之地。
在宫殿里看着镶嵌着无数珍宝的古老佛像,看着许多年轻的僧侣,至今还在这幽暗的寺庙打坐诵经,看着无数藏民在宫前顶膜礼拜。我不由地感叹藏传佛教的崇高、精深和无边。
接着参观大昭寺,这也是藏传佛教的圣地,因供奉着文成公主出嫁时带来的佛主释迦牟尼12岁时的等身像而闻名于世。
无数藏民在殿前广场四肢着地敬拜着。他们在地上铺着一人宽的床垫,跪倒后,双手插入像拖鞋似的滑板里,在光滑的石板上,一直滑到人整个俯卧在地为止。
罗布林卡是藏语“宝贝园林”,是藏式园林最大、最美、最有历史价值的园林,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夏宫。那殿宇楼台、凉亭水榭隐荫在高大的绿树丛中,面积虽小,但在高原的拉萨,已是美丽绿洲了。
最后,我们驱车前往日喀则,参观著名的扎什伦布寺,那是历代班禅的驻地。当汽车在青藏公路行驶时,还见到闻名遐迩的青藏铁路,那高高的轨架和无数的隧道把各族人民紧紧相连。
回拉萨后,我抓紧最后一天,去看天葬。
藏传佛教认为天葬是升天,靠神鸟秃鹫将死者带到天堂。所以天葬是最高等级,就像汉人睡棺材一样。先把遗体卷曲起来,头屈于膝部成坐姿,用藏被包裹。送到寺庙,再请天葬师解剖遗体喂秃鹫。
我在藏族朋友的带领下租了一辆车,专门驱车150公里,直奔全世界处理天葬最著名的直孔替寺。寺庙建在悬崖峻岭之上,中间用2米高的铁丝网围成约50平方米的方形。内有念经台,其背面的墙上,雕画着佛像。台前有个直径约5米的圆形池,里面都是人头般大的黑色石块。周围是光滑的大石板,就在石板上解剖遗体。
边上有几个大树墩,尸骨就在树墩上砸碎后,裹上糌粑喂鹰。当天因时辰不良,没有天葬,但看到不少老鹰在池里找吃的。
池附近有个焚烧炉,是烧裹死者的衣被和头发的。靠近南边铁丝网处,堆放着许多背死者的木架子和棺材。那棺材是约1立方米的正方形,外面涂着黑色。因为死者是卷曲捆绑在木架上放进去,空间还是足够的。
看过天葬台后,我问藏族朋友百年后的打算。他们指着天葬台说,能够在这里升天,是最大的心愿。这就是藏传佛教之精深吧!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同霖)为加强作风建设,严肃工作纪律,10月9日,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对两起在职教师违规从事有偿辅导处理情况的通报》,公布了对已查实身为在职教师违规从事有偿辅导的2名教师的处理情况。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