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良军
自1990年建校以来,广安市特殊教育学校始终坚持“以德兴校、用情育人”的办学思想,以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为办学目标,着力打造一支“师能专、师德优、师风实”的特教队伍,累计向社会推荐输送了100余名具有一技之长的合格劳动者,就业率达100%。办学20余载,学校已跻身全省同类学校办学规模前三、办学条件优良、办学水平较高的特殊教育名校。
向着力打造一流团队迈进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的职责就是搭建更广更宽的平台。”正如该校教研室负责人所说,近年来,该校大力实施“全员参与、量身定制、目标激励”的“教师能力工程”,加快师能锤炼,打开向一流专业团队迈进的“通道”。
针对教师已有经验和现存缺陷,该校十分重视全员参与的校本培训,以校本研修为主,外请内挖,每学期定期开展特教前沿理论、手语、特殊学生诊断评估、职业技能教育、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等各类专题教育20余场。充分发挥本土优质资源作用,建立各类别的学科研究网络,成立了专业带头人、名班主任队伍,定期召开不同对象、不同学科的经验交流会、座谈会,对新教师开展校情培训、岗位培训、“一帮一”以老带新活动,为青年教师的尽快成长铺设台阶。加大教师培养培训经费落实力度,每年为每位教职工订购《中国特殊教育》《班主任工作》等30余种教育教研类书目,以供教师学习研讨、取长补短,促进整体进步。
为有效提供教师专业梯度发展平台,该校精心实施“提升培训计划”,安排每位教师每3年外出学习培训一次,按时足额遴选教师参加“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邀请乐山、重庆等特教名师到校指导,每年按35%的比例派遣教师到重庆、成都、广州等地观摩学习,通过学经验、找差距、转认识、改方法、激活力、建模式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教学水平。
该校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目标定位,为实现这个目标,每3年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指导督促教师制定个人自主发展规划。年轻教师游兴芳就是其中一个。她在分析自身优劣势的基础上准确定位,认真制定了参工以来的个人发展短、中、长期目标和具体行动计划。目标的激励、自身的努力、学校良好的发展环境使游兴芳老师很快成为学校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全面发展的典范。她撰写了市级以上公开发表的论文13篇,参研市级以上课题3项,受到市级以上表彰4次,2014年获省特殊教育中青年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多措并举的培养培训使学校的教师驶上了快速提升的快车道。”该校校长李胜虎说。事实正是如此,近年来,该校培育省市级骨干教师12名、省先进教育工作者2名,每年教师获市以上表彰率达35%,连续四届获省特殊教育中青年基本功大赛一等奖以上表彰。
向全力铸就特教师魂聚焦
长期以来,市特殊教育学校围绕“教育+考核”双向发力,不断培育良好师德。
“用情育人、以德兴校”是该校育人的根本宗旨。除多年来开展的爱心教育外,该校还提出“三做四全五个心”,从管理、服务、育人等方面对每一位教职工作出明确要求。该校建立师德师风学习平台、学习资源库,将师德师风纳入校本教材,坚持纳入每周政治学习内容,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座谈会,观看先贤典型等,让学习入脑入心。通过正面教育,该校教职工积极学先进、争先进,2013年以来,该校涌现出市教书育人楷模1名、优秀教师9名、优秀党员11人。
为让更多优秀教师走上高一级岗位,学校以岗位动态考评为牵引,大力探索教师队伍管理制度改革机制,逐步摸索出了“123”动态考评体系。“1”即每周一检查的台账跟踪式指导,“2”即每月一述职的“师自评、学校议”双向式评改,“3”即每季一评议的“学校评、家长评、教师互评”三位一体评议。在实施过程中,该校将考核结果纳入教师奖励性绩效考核、年度考核、晋职、评优评先重要指标,定期开展多元化专业指导、定性评价,以师德考核分占教师年度考核的50%进行考核,同时,实行“一票否决”,考核非优秀不能“评优评先”。据了解,在市教体局和学校每年开展的行风校风评议活动中,该校的社会满意度测评均达100%。
“通过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学常规、教改意识、教学效果、服务学生等方面予以客观评价和实时指导,让教师摆正态度,积极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谈到考评长效机制,李胜虎说,有了这个评价,学校就能结合教师的岗位责任、专业成长和学校发展需求,在学校与教师的双向互动过程中,不断解决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引领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向精准服务残疾学生看齐
与普通学校相比,市特殊教育学校要求每一位教职工工作要更实更细,服务要更精准。为此,该校建立了监控、问题反馈、制度问责“三个平台”。即在教室、走廊、操场、食堂等处建立24小时全方位监控平台,并组建检查小组进行实时抽查;每周一全体教职工集中反馈问题,集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并当场通报、及时整改;加大对细节落实的问责力度,完善、细化班主任考核、职工岗位责任考核、管理人员一岗双责等制度,杜绝同类问题再次出现。
面对200余名在校残疾学生的个体差异,该校还提出“精准培养”理念,全体教职工以“争做好老师、好朋友、好家长”“三做”行动积极响应。在做“好老师”方面,全体教职工针对不同岗位,结合做“四有”好老师、践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和“五创五带头”示范行动,开展说课、晒课、送教上门、课题、论文、基本功比赛“六个一”活动,评选了一批“示范岗”“教学能手”,为全体教职工树立了典范。在做“好朋友”方面,带头争当残疾学生的心灵呵护人,成立了“知心屋”“学生思想教育共诊”等活动平台,深入残疾学生中开展谈心交心、心理治疗,陪伴他们快乐成长。在做“好家长”方面,每周末、传统节日,在校义务开展生命适应教育,支持残疾学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活动,教师轮岗值守留守学生之家、学生公寓和食堂等,今年以来解决学生吃穿住行医等“微心愿”300余个。
每逢周末、节假日,学校要为服务范围内建档的40余名中重度适龄残疾学生送教、送技、帮扶脱贫。为此,学校提出“精准送教”理念,加强队伍职业培训,成立了“送教上门”专业团队,采取“个性订单”式无偿上门送教300余人次,受到家长好评。
经过长期努力,该校先后获得“四川省残疾人之家”“四川省特殊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站在部省共建广安市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的新起点,学校全体教师踌躇满志,奋起勃发,努力打造一支业绩一流、社会公认、群众满意的专业团队,为广安特殊教育改革发展谱写华丽篇章。
新闻推荐
能自动呼唤车辆的停车位、被偷会自动报警的窨井盖、可以帮人看病的睡毯……10月30日,2016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在无锡正式开展,展会现场诸如此类的物联网“黑科技”看得人眼花缭乱。本届博览会由工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