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苗
“你好。”10月15日下午,初次见到MwakabanalptanaSamwel时,他用中文热情地跟记者打招呼。通过交流,记者得知Samwel来自坦桑尼亚,是一名马拉松运动员,分别在坦桑尼亚、肯尼亚和中国参加过5次马拉松比赛,个人最好成绩为2小时17分,曾于2009年至2013年在上海大学留学四年,学习汉语言文学。
“我的中文名字叫木华。”Samwel告诉记者,他很喜欢中国,因此给自己取了一个地道的中文名字。2009年,在坦桑尼亚参加一场马拉松比赛时,木华结识了一位前来观赛的上海大学的老师,该老师邀请他到中国来留学。“最近这二十多年,中国发展得很快,与我们国家的合作越来越多,我特别想学习中国快速发展的经验。”
留学的经历,不仅让木华深入了解了中国文化,也给了他更多来中国的机会。“此次我来广安参赛,还要负责外籍参赛选手的沟通与协调工作。”木华告诉记者,2013年他在贵阳参加马拉松比赛时,右大腿后侧肌肉受伤,休养了近三年。广安红马是木华受伤后第一次参赛,“今天跑到10公里时,我的腿伤复发了,很遗憾没能坚持跑完。”10月16日上午,木华对记者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孙维铁刘秦君)10月20日上午,作为中国(广安)川渝合作示范区暨川东北经济区投资贸易大会重要活动内容的川渝名优特新产品展启动仪式举行。来自川渝及重庆经济协作区和广安市的130余户企业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