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陈春锁(左)在无公害葡萄基地查看葡萄的生长情况。
宿州市四届人大代表陈春锁是一位立志发展现代农业,全心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现代农民企业家,他原籍福建莆田,2009年从辽宁沈阳莆商集团来到埇桥区投资发展。世代为农的他被埇桥区良好的农业资源深深吸引,决心在埇桥这块热土上投资兴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时逢埇桥区正在筹划“埇桥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区委、区政府将粮食、蔬菜、养殖、林木作为农业示范区的四大支柱产业。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陈春锁选定了发展蔬菜产业化经营作为投资兴业的目标。
用现代的理念发展农业,用现代的设备装备农业,用现代的科技支撑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开展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从2009年底进入埇桥区以来,三年多的时间他十一次到山东寿光学习当地蔬菜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经验和做法,并决定以“中国·山东寿光农产品物流园”为榜样,打造一个宿州市埇桥区蔬菜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努力为宿州市民提供安全、新鲜的时令蔬菜,为全区蔬菜产品销售搭建一个平台,带动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打造蔬菜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蔬菜批发大市场,只是发展蔬菜产业化的一个环节,带动生产基地,农户,使龙尾摆动起来,调动农民发展蔬菜生产的积极性,才能促进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了调动农民发展蔬菜生产的积极性,在陈春锁的倡导下,万里红蔬菜批发市场出台了各类优惠措施:埇桥区境内的各类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和种植面积50亩以上的生产大户,可免费入驻市场;在市场内组织本地菜外销的经营商,各种费用减半收取;从外地调进各类安全、新鲜蔬菜供应宿州市民的批发、零售企业,各种费用减半收取;对入驻本市场为超市、机关、学校、厂矿、食堂做蔬菜配送的企业免费提供初加工、包装配送场地和办公经营用房;为市场周边自产自销的农户划定免费营销区,并免费提供简易的车辆维修服务和茶水服务。
开展蔬菜生产技术培训,提高农民蔬菜生产技术水平,是促进蔬菜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措施。从2010年开始,陈春锁每季度都根据农时,聘请蔬菜生产的专家对市场周边从事蔬菜生产的农民进行生产实用技术培训,已累计培训农民1500人次,受到当地农民的欢迎。
陈春锁认为,作为蔬菜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在成功为农民搭建了区域蔬菜购销平台的同时,必须投资蔬菜生产环节。在这一认识的支配下,2012年元月又出资500万,在西二铺乡二铺村和沟西村兴建“万里红蔬菜、水果设施生产标准园”,一期工程已经投产,园区内修建8米宽水泥路6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105盏。同时从农民手中流转土地1000亩,目前已建成高效日光温室25个,引进葡萄新品种17个,油桃新品种8个,早熟水果设施栽培面积已达326亩。今年5月中、上旬,第一批设施栽培的无公害葡萄、油桃将会如期上市。二期工程计划于2013年3月底启动,计划投资2000万元,利用剩余的近700亩土地兴建连栋大棚、高效日光温室、新型钢架大棚等蔬菜生产设施,引进10个优质蔬菜新品种,发展设施蔬菜。
作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法人代表,陈春锁时刻不忘带动农民增收致富。2012年公司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36个稳定的就业岗位,带动1800多个农户发展蔬菜、水果生产,户均增收1500元,2013年户均增收可达3500元左右,增收最高的农户有望达到3万元。
回顾三年来自己所走过的这条创业之路,陈春锁认为优良的创业环境,是取得成就的基本保证,展望未来,对实现宿州市蔬菜产业化经营充满信心,并积极为安徽万里红蔬菜批发大市场服务有限公司描绘壮丽的蓝图,计划到“十二五”末,公司将建成蔬菜设施栽培标准示范园2个,面积2000亩,带动西二铺乡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100个稳定就业岗位,带动18000个农户发展蔬菜生产,力争户均年增收15000元——200000元,将万里红蔬菜批发市场打造成苏、鲁、豫、皖交界处的蔬菜交易中心,实现年经销收入5个亿的目标,成为中原经济区具有重要影响蔬菜交易中心之一。
作为一名市人大代表,陈春锁乐于参加所在地的各种社会活动,如:西二铺老年节、沟西村西瓜节、每年的“六·一”节、“五·四”节、“三·八”节等节日,有关单位和团体组织的活动,他都主动跑前跑后,帮助组织并给予赞助,并充分利用这些机会广泛接触不同层次的人民群众,认真听取他们对政府工作的建议和意见,深得群众信任。在市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他领衔提出了《发展蔬菜产业化经营,提高宿州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建议,有理有据,受到大会主席团的高度重视。他认为要当好一个人大代表,就要广泛接触人民,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的建议和意见,真正了解人民群众的心声,当好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李民
新闻推荐
泗县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打造“创业福地、运河名城、美好乡村、幸福家园”,高度凝聚起跨越发展、科学发展的正能量。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