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从人情信任到契约信任, 2016中国信任调查:半数以上找熟人借钱会写书面借据

来源:今晨6点 2016-11-23 00:00   https://www.yybnet.net/

人人都筑起一堵墙。

我们躲在墙内侧耳质疑:专家发表荒诞言辞,医患关系绷得像根弦;网络谣言翩飞,伪成功学漫布;食品不放心入口,搜索引擎得不到正解;道歉声明找不到重点,检测报告模糊又片面;娱乐圈大抵没有真爱,体育圈总免不了药瓶。

从前,我们重视过“信任”一词。《论语》告诫人们“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如今,社会复杂,人心险恶,安全感匮乏,人们本能保守地倾向于不信任的初始态度。正如学者朱虹提到,信任危机带来的社会心理恐慌是中国人幸福感与安全感丧失的根源之一,也是当代中国人最深刻的“中国体验”之一。

信任危机的来源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2-2013》指出,中国社会的总体信任进一步下降,人际之间的不信任进一步扩大,只有两到三成人信任陌生人。这种信任危机,来源于规避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在向陌生人伸出援手之前,还需判断对方的身份、请求的风险,以及自身能力的强弱。农夫与蛇的故事频繁上演,逼迫人们不自觉地展现冷漠与过度警戒的一面。

今年8月12日,《新周刊》发起了“2016中国信任度调查”,截至8月19日,参与调查总人数7471人(女性约占27.02%,男性约占72.98%)。在对“街上看到老人跌倒,你相信那是真摔?”的调查中,选择半信半疑(45.55%)和相信(45.22%)的人几乎持平,还有9.23%的人选择不相信。

虽然内心存疑,但实际上人们依旧愿意扶上一把。调查中,看到老人跌倒,选择不假思索去帮助的(44.83%)和有路人作证就去扶的(26.02%)人数占据绝对上风,怕惹麻烦不去帮忙的仅占14.90%。

另一类不信任的缘由,来自焦虑和失望。长期紧张的医患关系,让患者与医生间的信任越发薄弱。“2016中国信任度调查”数据显示,如果家人得了重病,对医生的诊断报告及治疗方案,44.71%的调查者半信半疑甚至不信。究其原因,25.35%的人认为是制度性缺失,医疗保障和保险制度不到位。26.13%的人认为医生要求病人做不必要的检查项目,28.72%的人觉得医生不说实话、夸大病情以增加医药费,还有19.80%的人质疑医生的专业水平。医患关系中的信任危机,导致医生畏手畏脚,担心患者家属的过激反应而不敢采取冒险疗法,从而可能失去治愈良机。

人们对周遭的环境和事物没有信心,于是有了火热的移民咨询、海淘洋奶粉以及疯抢日本马桶盖的“盛况”。

“找关系”是中国特色词组

信任可以安置在海外,却更流行于熟人社会里。熟人间的“私信力”仍是中国社会的运转基石之一。找关系就是生产力,而社会契约和规则?那只是没有关系时无奈的遵循之道。

学者郑也夫在《信任论》里写道,中国社会依然是“低度信任社会”。中国人的信任停留在家族信任阶段,处处办事托熟人找关系即是一例。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也认为,中国人的信任机制是“特殊信任”,这种信任建立在血缘共同体的基础上。

找关系对国人如此重要,以至于中国特色单词“Guanxi”被收纳进了英文热词。中国社会里的“关系”,已经成了人们办事情的一道门槛,没有关系又不找关系,你想办的事情即使顺理成章,即使最终也能办成,但这个过程会让你苦不堪言。

中国社会始终是一个“圈子社会”。不是现实中的各种圈子,就是微信里的朋友圈,你不在这个圈,就在那个圈,或是在打进某个圈的路上。

更重要的是契约信任

熟人,是资源,也是负担;是一宝,也是烦恼。熟人,有时比陌生人更危险。现代社会中,“陌生人社会”已经取代了“熟人社会”,比人情信任更重要的是契约信任。“2016中国信任度调查”的数据发现,国人愈来愈倾向于依靠法律法规制度下的契约精神(32.40%)来重获信任。

所以,当需要找熟人借钱时,51.02%的人选择了签署书面借据来取得对方的信任,比例大于口头约定还款事项(36.92%)。当别人的借款接近约定还款日,多数人(56.27%)选择在约定日子与对方联系。

当“契约”深入到社会交往领域,它维系着陌生人间的信任,是“安全感”的隐性保障。人性不可靠,但精神可以被塑造。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模式并不适用于网络买卖。收货后再确认付款,第三方支付的出现顺理成章。它充当一个信任中介,让交易双方都能找到稳固的平衡点。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人际交往中的信任被重新改变。社交媒体诞生,公信力下降,私信力上升。当原有的以公信力为支撑的信任体系开始出现问题的时候,人们可以相信自己的选择、自己的判断、自己的眼光。

网络是公平的,从建立信任到瓦解信任,互联网有自己的发展规律。相信是权力也是能力,人们依靠互联网将“相信力”拽进自己手里,并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现代生活方式中的金融力量也正在改变中国人的信任模式。国家的征信体系建设越来越受到学者、媒体、企业的关注,个人信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信用记录需要积累,记录越好,没准比现金和存款值得依赖。

人们在缺钱时,除了向亲戚朋友借钱(46.96%)以解决资金问题,也会想到专业贷款机构(44.85%),并有近5成人希望还款时能立刻全款还清,避免影响个人的信用记录。

在贷款等金融行为上,“信用”就是本钱。信用记录正在成为现代社会衡量人品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信任是权力、能力,也是凝聚力

信任就是力量。它是权力,是能力,也是凝聚力。人与人互帮互助的关系,才会削减生活的不便与针芒。一份《北京社会心态蓝皮书》指出,2015年,“远亲不如近邻”是近9成北京居民持有的观念,人们依然把邻居看成是可以信赖的对象。

企业机构内部也因信任而具备人心齐聚的力量。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大分裂》里说:“信任能使任何一个群体或组织的运转变得更加有效。”

经济活动中的信任更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特别在互联网经济下,商家的口碑是重要的考量标准之一。我们坐进陌生人驾驶的车里,走进陌生人经营的餐厅,住进陌生人打理的酒店,人与人的信任连接是整个经济活动的关键环节。

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说,“信任是社会中最重要的综合力量之一”。一个社会的流畅运转依赖于此,法律和规则才是信任的参照,而绝非亲疏。在现代生活中的每个细枝末节,公民受法律约束,同时,他们也应善用它来约束别人。信任的培养与实现,需要事无巨细的条目提供保障,而不是口号。据《新周刊》

以上稿件、图片版权均属水母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母网”。

新闻推荐

多地发布养老金调整方案, 算算你养老金能涨多少

近期,各地养老金进入密集调整发放期。记者梳理发现,目前上海、北京、陕西、云南、辽宁、广西等地已对外公布了养老金具体调整方案。上述地区的调整方案普遍采取了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从人情信任到契约信任, 2016中国信任调查:半数以上找熟人借钱会写书面借据)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