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楼子孙村: 先有孙家村 后有楼子孙

来源:鲁北晚报 2016-11-07 00:00   https://www.yybnet.net/

■村民孙荣庆讲述村里的故事 ■楼子孙村鸟瞰图

□晚报记者 张迎宾

据楼子孙村76岁的孙荣庆老人介绍,据《孙氏族谱》记载,孙姓始祖孙功能,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由河北省枣强县迁来。在孙姓人迁来之前,这个村以贾姓为主,但村名已无从可考。奇怪的是,该村虽然贾姓人居多,但是贾家的男性却不繁盛,有人便给贾家出了个主意——招养老婿(一种婚娶俗称。指入赘者。凡家中只有女儿没有男儿,不愿女儿嫁出而招入女婿的称为养老婿,也称招仔婿。凡养老婿,男的要改用女家的姓,女的要改男的姓;两人生下的子女则一律用女家的姓。也有的男女双方不改姓,只让其生下的子女用女方的姓。这种女婿在家庭中同儿子一样享有同等的权利和履行同等的义务,但在宗族活动中,除对直系亲祖外,祭先祖时仅是参加者的一员,不能做主持人。)。

为了开枝散叶延续香火,贾家便把外地户孙功能招为养老婿,改为贾姓。果然,孙功能入赘不久,便为贾家生下二子——名为贾刚和贾干,贾家很是高兴。但是没过多久,原来贾姓的男丁并没有增加多少,贾家长辈过世后,贾刚贾干又重新改回孙姓,立了孙家村,这便是孙家村的来历。

至清嘉年间(1796——1820年),黄河夺大清河道入海,一时间大清河两岸村庄黄水泛滥成灾,孙家村也备受水灾之苦。那时候,孙家村出了一名秀才,家大业大,人称“孙百万”。为了防御黄水之害,孙家村很多人家都建起了小楼(小楼称“楼子”),孙百万家建的楼房更多更大,有“大楼七十二座,小楼多如牛毛”的说法,由此,村名被称为楼子孙。

当记者问及是否真有孙百万其人时,孙荣庆老人告诉记者,在上世纪50年代的平坟运动中,他曾亲身参与过孙百万坟墓的平坟,只是由于年代较早,一些细节已经记不清楚了。

孙荣庆说,在他的记忆里,楼子孙村里有两座古庙,一座是贾家的家庙,规模较小,因坐南朝北,又称倒坐观。另一座则恢弘大气,前殿、中殿、后殿俱全,占地三亩,殿内供奉各路神仙塑像,香火极盛。古神庙前有两只一人多高的石狮,威武霸气。“后来破四旧的时候,古神庙被拆了,两只石狮一只被砸碎沉入村中池塘,另一只被埋入村东路边,村里也就我知道这两只石狮的位置。”孙荣庆说起古神庙,颇有几分自豪,“那座古神庙的颜色,什么东西在什么位置,到现在我也能描述出来。”

“楼子孙还有一处最知名的地方,比楼子村的楼还要出名,那就是九龙口,以前人们来楼子孙不说是来楼子孙,就说来九龙口。”孙荣庆说,“为什么叫九龙口呢?其实就是村子边的一条小路,因为道路曲曲折折,共有九个弯儿,一直通向贾家的家庙——倒坐观。”

楼子孙村还有红色革命的历史。1946年8月7日,八区区委书记张建华、县妇联主任冯桂生等率区中队13人到楼子孙开展工作,中午被国民党匪特张福和部百余人包围,激战两小时,张建华等4人牺牲,冯桂生受伤。由于县大队增援,其他人得以脱险。

新闻推荐

市档案馆馆藏资料显示,明洪武二年,杜姓从河北枣强迁此立村,以姓命名为“杜庄”。永乐年间,于村西北建姑子庵,随后改名姑子庵村。“文革”时期,改村名为东风,198

地名小档案姑子庵市档案馆馆藏资料显示,明洪武二年,杜姓从河北枣强迁此立村,以姓命名为“杜庄”。永乐年间,于村西北建姑子庵,随后改名姑子庵村。“文革”时期,改村名为东风,1982年,在地名标准化处理时,尊...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楼子孙村: 先有孙家村 后有楼子孙)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