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被找到后紧急送往医院抢救。新华社发这几日,河北保定蠡县坠井男童成为关注的焦点。在经历了107个小时的救援后,男童最终被宣告死亡。但此后有关男童家属在医院闹事的报道,却让此事再起波澜。13日上午,坠井男童父亲赵向阳及亲属发布书面声明,称未授权任何人发布消息,家属从未提出任何赔偿,也没想过用逝者获取任何东西。
男童家属声明(节选)
从救援开始至终,家属相信政府,从未发布也未授权任何人发布任何家属信息;
孩子没了,家属万分悲痛!除了悲痛只有感谢;
感谢蠡县医院及保定专家的积极抢救,感谢各界爱心人士,你们的爱心付出感动着我们;
家属从没提出任何索赔,也从没打算提出任何所谓赔偿,外界信息皆为谣传;
家属不会,也从来没想过用逝者获取任何东西;
最后感谢蠡县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界提供帮助的爱心团体和人士!感谢你们!
聪聪家属:赵向阳
二零一六年十一月十二日
自媒体发网帖
称男童家属勒索医院
6岁的男童聪聪于11月6日上午不慎跌入深约40米的枯井中,并在11月10日晚10时50分左右被救援人员找到。不幸的是,经医疗专家确诊,男童已无生命体征。
但就在人们为孩子扼腕叹息时,却有自媒体爆料称孩子被找到后,家属转眼就成了医闹。11日下午,该自媒体称男童家属质疑医院延误抢救时间,并由男童父亲带着家属“闹医院”。这名自称“老王”的自媒体从业者称,已有蠡县人民医院的多名医生证实,孩子父亲带着家属大闹医院还殴打120司机,污蔑司机延迟了抢救孩子的时间。而就在男童尸体还在急诊室的时候,七八名家属聚集在急诊大厅,只是没有再闹。此后,不少网友还称男童家属堵门的目的,就是能向医院要点钱。
同时,正在现场采访的其他主流媒体也表示,男童在救援现场被医生宣布死亡,家属方面发现救护车要将男童送往火葬场后阻止且坚称孩子仍有呼吸,要求送往医院抢救。在抢救仍无效后家属有过激行为并对120司机进行打骂。
对此,聪聪父亲赵向阳曾表示,孩子应该先送往医院进行抢救,并质疑孩子抬上救护车后被直接送往火葬场情况。赵向阳说,车开到火葬场后,他才发现不对劲,然后上前制止司机,让其掉头去往医院。而后,司机才掉头朝医院开去。
面对家属的质疑,保定市市委宣传部新闻二处工作人员表示,在男童被发现时,现场专家经过鉴定,确认男童已经死亡。11月11日,落井男童已被父母“接回”家中,准备安葬。而面对网友的质疑,男童家属于13日发布了声明。
家属确有不妥
称其“医闹”过火
下跪之后成“医闹”,舆论对于这家人的态度迅速由同情变为憎恨。在医疗圈,此事引发的反响尤烈。不少医疗方面自媒体甚至用上了“人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现实版农夫与蛇”等标题。
而在男童家属发表声明后,也有声音表示,在没有充足证据的情况下就称其为“医闹”,是否过于武断。一旦他们真的是冤枉,就是在本已承受丧子之痛的家属身上又撒了把盐。
其实,在目前的社会氛围和传播条件下,一个人一旦被扣上“医闹”的帽子,基本上就宣告了他在舆论上的完败。正因如此,“医闹”更应该有着严格的定义,而不能成想贴就贴的标签——它主要是指患者方以严重妨碍医疗秩序、扩大事态等形式给医院施加压力并从中牟利的行为。
根据可靠媒体的还原,家属方面对120司机存在打骂等过激行为,是不争事实。对家属来说,就算是遭遇不幸,也不应暴力行事,就算有问题,也该诉诸第三方医疗调解委员会解决。这一点上,家属已经突破了“不暴力解决问题”的底线。
但即使如此,扣上医闹的帽子也是过分。在男童被找到后仍认为孩子可抢救,更像是非正常状态下的情绪失控,而非蓄意地去干扰医院正常秩序。更何况,据媒体还原,救援队找到孩子遗体后就要拉去火葬场,而未留给家属反应的时间,也是加重了这种刺激。
其实很多医患冲突和普通人之间的争执无异,也远远到不了“医闹”的程度。而作为媒体,更应该慎重地去使用“医闹”这个词语。毕竟,本已薄弱的医患信任上,经受不了这种“莫须有”的指控。
据新华社、新京报等
新闻推荐
音乐课上,张学伟在指导学生做发声练习。本报记者田成成摄张学伟趴着看字。一年一度的艺考专业课考试即将来临,众多艺考生正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已经跨过“艺考”这座桥的人对即将应试的学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