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郑堂,生性幽默。知府的老婆死了,但两眼圆睁,直到要入殓了,还不瞑目。大家都很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郑堂说,他有办法。郑堂对着知府老婆的遗体大声作诗说:“夫人一貌玉无瑕,四十年来鬓未华。何事临终含泪眼,恐教儿子着芦花。”说来也怪,郑堂的话音刚落,知府老婆就闭眼了。
后来,遇到国丧,也就是皇帝去世,全国上下为之守丧。国丧期间,知府准备在西湖摆宴席,这在当时可是一个大罪。皇帝刚去世,做臣子的就大肆吃吃喝喝,什么意思嘛?
郑堂故意冲撞知府出行的仪仗队,知府冒火得很,叫他作诗认错。郑堂提笔连写了几个“苦”字。知府笑着说:“你娃现在才晓得苦了哇?”
郑堂又继续写下去:“苦苦苦苦苦连天,上皇晏驾未经年。江山草木皆垂泪,太守西湖看画船。”知府看后,脸拉得老长,挥挥手,让郑堂离去,自己也了无乐趣地打道回府了。
汪应铨,字杜林,江苏常熟人,康熙57年(1718)考中状元,进入翰林院任修撰,掌修国史。
汪应铨中状元时,已40多岁了。他长得很对不起观众,满脸麻子,个子高却很肥胖,“腰腹十围。”但这些都不影响状元郎在民间的巨大影响力。
京城有个小家女子陆氏,待字闺中,读过不少书,精通文墨,平时最爱看才子佳人的书籍和戏剧,对爱情充满了向往,以为状元都是翩翩美少年,再不济也是满腹经纶、具有成熟魅力的大叔。
汪应铨中状元后,想在京城娶个妾。这个消息放出来后,陆氏心动不已,让家人主动到汪应铨家中提亲,无论如何,都要嫁给状元郎。汪应铨一合计,满口答应下来。
结婚那天,陆氏终于见到了心中的状元郎,不禁大失所望,心情郁闷不已。当天晚上,汪应铨被大家灌得找不到床。好不容易被扶上床,连衣服都没脱,就呼呼大睡过去了。
睡了一阵,汪应铨醒来,哇啦哇啦一顿呕吐,把婚床弄得一团糟。陆氏见状元郎如此粗俗不堪,越想越后悔,越悔越绝望。不到五更天,陆氏脑子没转过弯来,竟悬梁自尽了。
这事闹得满城风雨,要是现在,少不了又是一个全国人民津津乐道的大新闻。后来,有好事者作诗讽刺汪应铨说:“国色太娇难作妾,状元虽好却非郎。”
叶子戏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纸牌博戏,被认为是扑克、字牌和麻将的鼻祖。
叶子戏的起源据说有两种。一种是楚汉战争时,韩信为缓解将士思乡之愁而发明的,牌面只有树叶大小,被称为叶子戏。另一种是唐代著名天文学家张遂发明的,供唐玄宗与宫娥玩耍。
叶子戏有40张牌,分为十万贯、万贯、索子、文钱4种花色。玩法是依次抓牌,大可以吃小,与扑克牌打法基本上没什么区别。
康熙45年(1706)的文状元、江苏无锡人王云锦,曾参加编纂《康熙字典》,喜欢玩叶子戏不得了,一有空,就邀约朋友到家里玩牌。
雍正年间的一天,王云锦早朝下班后,回到家里,叫来朋友,大家玩叶子戏。玩了数局,忽然少了一张牌。大家到处寻找,都没找到,又没有备用的牌,大家只得散场。
一天,雍正帝召见王云锦,问他那天做了什么事情,王云锦说玩了叶子戏。雍正帝表扬他没说假话,从袖子中拿出一张牌交给王云锦,正是那天不见了的纸牌。
浙江秀水人诸锦,字襄七,号草庐,雍正2年(1724)考中进士。诸锦最爱读书,“寝食均废”,学问渊博,但性格比较迂腐。
诸锦曾到福建去主持乡试,福建巡抚想到考官们很辛苦,派人给考官们各送去50个西瓜,偏偏诸锦少了一个,只有49个。
诸锦很是冒火,找到巡抚,责问为什么少了一个西瓜。巡抚说:“可能是下人数错了,我叫他们再给您送一个去。”
诸锦更是大怒,引经据典地说:“我难道是在争这个西瓜吗?腊肉不上桌,孔子就走了;不给醴酒,穆生就离去了。西瓜虽然小,但由此可见传统的礼仪美德已经衰落了。”
从一个西瓜上升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儒家文化的礼仪衰落,这个高度真是个境界。 王麓
新闻推荐
《龙香湖的金秋》朱常棣在写生。《川陵王屏》《阿力尔沟的海子》《嘉陵江畔》《河坝》《阿尼沟》《涪溪河》《阿鸠寨的艳秋》巴蜀山川秀美,人文厚重,是艺术家的天然宝库,再加上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