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国
一边读美文,一边品美食、赏美景。这样的“美事”,在重庆已是“常事”。持续10年的全民阅读活动、持续9届的全民读书月活动,让重庆有了3000多项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层次分明的阅读活动。便捷的阅读场所、丰富的阅读内容、创新的阅读手段,让重庆人的阅读变得时尚,让阅读成为重庆的风尚。(11月2日《光明日报》)
对爱书人来说,阅读是一件无比奇妙的美事。每当打开一本好书,扑鼻而来的是清香而深邃的气息,仿佛春耕时泥土散发出的馨香。最要紧的是来一点若有若无的音乐,置身于这样的环境,读者便会展开丰富的想象,更会随着书中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运或喜或悲。
如今在重庆,就有这样的阅读场所。自从去年5月,被网友誉为“最美中国书店”的方所书店进驻重庆以来,一个凸显重庆山城江城特色的阅读空间便诞生了。正像在广州诞生的首家方所书店一样,这里是读书人优雅自在的天堂。在这儿你可以捧本小说,点杯咖啡,享受一个下午的美好气氛。
事实上,在这家书店引领下,越来越多重庆本土传统书店开始转型,响应读者“悦读”需求。如沙坪坝书城除了根据不同读者群体的需求分设格调书屋、文化教育馆和儿童主题书店外,这里还经常举办经典诵读、艺术讲演、小型音乐会和星期五读书会等活动。随着读者的“悦读”感增强,书城的销售额也增长了42%。再如西西弗书店今年5月在重庆南山植物园附近开张的“南之山”书店集书屋、画室、民宿于一体。环绕四周的树林,还有眼前次第展开的山城风貌,很快为“南之山”赢得了“清新”“小资”的口碑。
而放眼全国,类似的实体书店转型之路正逐步加快,一批类似如当当梅溪书店、西西弗书店、德思勤24小时书店等集合了书籍、餐饮、文创、活动的新型书店层出不穷。如今,书店已被视为继餐饮、儿童业态后的新式“吸客利器”。
实践证明,推进书香社会,读者阅读习惯的培养要一步步进行,而这一过程可能需要的时间很长。一方面需要政府的政策指路,大力引导;另一方面则需要各级搭建好平台,方便市民阅读。在当前电商盛行,实体书店并不被业界看好的形势下,重庆等地多方探讨一种能把“阅读”变“悦读”的商业运作模式,让人们既能在阅读的同时听听音乐、看看美景,吃吃美食,喝喝咖啡,在这种“悦读”氛围中,可能一代人的阅读习惯就此形成,并根深蒂固地保存下来,成为一种个人的生活方式,实乃善莫大焉。
这种多元化经营的实体书店,从本质上讲,剔除了浓郁的商业元素,搭建的一种文化平台,做的一种文化情怀,而带来的则是一种未来的生活状态。虽然从目前来看,可能还面临着经营之困境,但相信随着读者“悦读”感的增强,书店销售额也会与日俱增。
今年6月,在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创新实体书店经营发展模式,支持实体书店建设成为集阅读学习、展示交流、聚会休闲、创意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式文化场所。期待各地在书香社会建设过程中也能搭建起更多类似的多元化融合书店,为书香社会建设再添一份书香。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范秀萍)11月22日,市委召开严肃换届纪律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入学习干部选任、换届选举工作政策和法律法规,开展衡阳、南充、辽宁“三案”剖析反思和严肃换届纪律、当好遵规守纪表率专题学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