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说:“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如果违背阴阳四时的自然规律,人体的节律就会受到干扰而产生疾病。只有顺应时令,利用时令特点,“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才能五脏和谐,阴阳平衡,身体康健。养肾也是如此,顺时养肾才能事半功倍,让肾气充足。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晚睡早起有利于养肾
中医认为,阴气盛则寐,阳气盛则寤。也就是说,当大自然阴气盛的时候就要去睡觉,阳气盛的时候就应该醒来。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季节,人体阳气充足,精力充沛,睡眠的时间就自然缩短。
另外,春季时温度逐渐升高,人脑部供血充足,血液循环系统工作处于兴奋状态,人体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休息就能缓解疲劳。因此,春天的时候晚睡早起,可让人白天显得精力充沛。建议春季晚上睡觉的时间适当延后到晚上点,起床的时间则在早上6点左右。
《黄帝内经》中说:“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春风送暖,万物复苏。春天时清晨起床之后,在环境清幽的庭院、公园散步,可以使人的身体得到极大的舒展,也有助于气血循环,增强免疫力,有益肾健康。
春季人体体温有所升高,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人体的血液分布也会重新分配,皮肤、外周的血液相对增多,使得大脑等重要脏器的供血会相对减少。大脑缺氧,心血不足,“春困”由此发生,人容易出现疲劳、常打哈欠。建议春天的时候每天中午午睡~分钟,哪怕是闭目养神,也有助于缓解春困。
☉疏肝保肾,好心情也很重要
《黄帝内经》里说“怒伤肝”,“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一个人如果经常情绪不稳定,大起大落,很容易使肝、肾受伤。春入肝,春季是疏肝理气、调理肝肾的好时机,因此春天时一定要注意调节好情绪,心态要尽量平和。建议在春天的时候适当参与户外活动,与朋友一起外出踏青游玩,多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以调节身心。
☉乍暖还寒,热水泡脚养阳
春天气候多变,温差大,人体容易感受风寒而伤及阳气。《老老恒言.燕息》中说:“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人的头部及上半身属阳,而且有多条阳经循行,所以上半身的阳气较为旺盛,对风寒的抵御能力较强。相比之下,下半身属阴,有包括肾经在内的多条阴经循行,因此下半身的阳气相对薄弱,对风寒的抵御能力较弱。所以,春天时,人的下半身尤其是双脚,是养护的重点。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分钟,有助于升阳气。另外,用热水泡脚可促进肾经的气血循环,对于养肾也是十分有益的。
☉经常梳头拔阳气
《养生论》中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寿自高。”春天是阳气升发的季节,而一天之中,阳气在早晨升发,这时梳头可起到醒神开窍、促进人体阳气升发的功效。
梳头的方法为:先从头顶顺着头发生长的方向往下梳,然后从后颈发根部位向下梳后颈部。每天梳头次左右。
梳头的时候,可用梳子点按头顶的百会穴,百会穴是人体位置最高的穴位,它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提升人体阳气、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有重要的作用。
☉合理饮食,调和肝火、护理肾阳
辛味食物和药物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能够兴奋人体的阳气。所以,在做饭的时候,不妨适当加一些葱、姜、蒜,可提升菜肴的味道,还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
韭菜是温补肾阳的佳品,春天的时候适当多吃一些,可起到健胃、提神、强肾的作用。另外,甘味食物有助于调和脾胃,而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强健则有助于后天之精的化生,从而补充先天之精,使肾精充足。因而,春季时应适量吃梨、百合等甘味食物。
唐代药王孙思邈曾经说过,春天应少吃酸的食物,多吃甘味食物。春季脾胃偏弱,胃肠的消化能力较差,而红枣可以健脾益气,养血安神,有助于人体阳气的生成。春天时我们可以每天嚼着吃3~5枚红枣,或者将红枣掰开后泡茶饮用。
口医学知识
《肾好命就长》
作者:吴中朝
出版社: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内容简介】
很多人听到养肾、补肾,就会联想到肾虚。其实,肾并非虚了才要补,在平时肾就需要好好养护,这样人才会健康。那么,如何拥有一个健康的肾呢,怎样判断自己的肾好不好,日常生活中需不需要给肾“特殊待遇”?……所有关于养肾的问题,我们尽可能都在本书中一一为你展现出来。
新闻推荐
据报载,某贪污受贿数百万元的镇党委书记被检察机关带走时,后悔地说:“我是一个曾获得省十佳优秀镇党委书记的老党员,之所以落得这样下场,就是我心中无戒啊!”心中无戒,必然我行我素、无法无天,最终沦为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