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政部部长肖捷表示,研究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是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对此,老百姓并不关心纷繁复杂的分类计算和专项抵扣办法,他们最关心的是改革之后我的生活质量是提高了还是下降了。
历史地看,个税免征额从年的元,在年、年与年先后调整为元、元、元。数值是提高了,但以当年社会平均收入与个税免征额的比值计算,纳税人的税负没有下降多少。年全国职工的年均工资是元,月平均工资是元,当时的个税免征额是月平均工资的.5倍,有资格被征个税的,是极少数的高收入者。而年全国职工平均月薪为元,个税基本人人有份。《人民日报》就曾发表坦率批评:个税征收不能“见鹅就拔毛”。
以上算的是微观的个人账本,现在再来算宏观的国家账本。考察年到年的国家个税收入,年间,个税占财政收入的比重长期在6%上下浮动,从总量上看,增长了倍。而根据统计局的数据,年的年平均工资是元,到年仅增长了5.倍。可见,这年间国家个税收入的增长相当于居民收入增长的两倍,纳税人负担有增无减。
免征额是个税改革之树的主干,税率是枝,抵扣办法是叶,主次关系不能乱。现在税率档次比较多,最高的竟然达到了%,工资收入特别高的人,比如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容易挫伤创新和奋斗的积极性。税收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收入再分配实现社会公平,而非简单地“劫富济贫”。如果因为税负原因削弱了创新创造的积极性,并不利于中国经济走出L形的沉闷期。个税改革太慢,会拖经济发展的后腿。
最大问题是许多城市里的中低收入者被当做“高收入群体”征税。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人才机构的数据显示,上班族的平均月收入是多元,除去房贷房租和日常支出就所剩无几,如果还被征收过高金额的个税,可谓苦不堪言。
因此,个税改革必须接地气,保持弹性,与当地的收入中位线和消费水平相适应,并结合家庭因素作出安排。这种弹性表现在数据上跟房价挂钩,表现在时间上根据经济指数随时进行调整。(摘自《中国青年报》,作者陶舜)
新闻推荐
张桐瑀谈山水画的写生和创作◇张桐瑀年生于吉林省临江市,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并留院任《美术观察》栏目主持人。年考取中国艺术研究院山水画理论与创作博士研究生,师从龙瑞先生。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