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学科前沿的淄博市第二康复医院康复团队□本报记者胡丽萍通讯员张波徐海清
花谢了,明年春天还会再开。然而,当人的生命因疾病摧残日渐凋零,还有希望重新绽放吗?在淄博市第二康复医院,答案是肯定的。
在医院康复学科的迅速崛起和发展下,许多罹患截瘫、偏瘫和骨关节功能障碍等疾病的患者,通过系统的康复医疗,在这里重获希望,逐渐消除了心理和功能障碍,逐渐恢复了基本的生活能力,重新回归社会。对于他们来说,这无异于生命的再一次绽放。
生命奇迹
让偏瘫患者重新站起来
“3个月前,我还是躺在床上连手都不能动,现在你看,我能说话了,能重新站起来走路了,还能自己上下楼梯呢!”淄博市第二康复医院(张店区人民医院北院区)一病区的曹大爷笑呵呵地向记者诉说着他康复治疗后的成果,边说还边站起来走了几步。只见他步履从容,让人很难想象他不久前曾是一位偏瘫患者。
3个月前,曹大爷突发昏迷、不省人事,家人立即将其送往张店区人民医院。经检查是大面积脑梗塞,经过十多天的治疗,曹大爷恢复了意识,但右侧肢体偏瘫,失语,大小便不能自理,连吃饭都需要让人喂。命虽然保住了,但却瘫痪在床,这个结果让人难以接受,曹大爷和家人陷入了深深的痛苦。
在与张店区人民医院主治医师深入沟通后,家人抱着一线希望将曹大爷从总院转到了淄博市第二康复医院。“曹大爷刚转来时,卧床失语,手不能动、下肢不能动,大小便在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属于重度依赖,基本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曹大爷的主治医生房金勇说。
针对曹大爷的病情,康复医师房金勇仔细检查后,对其进行了准确的功能评定。随即组成由医生、康复治疗师、护士三者共同参加的联学科模式康复治疗小组,三者分别从各自专业角度深入讨论后,为患者制定了个性化康复方案、长短期康复目标和康复计划。
精准的康复计划指导下,曹大爷的病情渐有起色。肌力慢慢恢复,手能慢慢抬起、腿能慢慢抬起……在康复团队的精心治疗下,经过康复治疗师的一次次训练,一次次鼓励,对各个动作的分解训练。一个月后,曹大爷已能够独自翻身、坐起,保持坐位平衡,在少量帮助下可以完成进食及大小便清洁。二个月后,当曹大爷患病后第一次站立时,他激动地连连说:“我站起来了,我站起来了,我站起来了!”
重新站立给了曹大爷极大的信心,他在治疗师的指导下训练得更加认真、刻苦。如今,曹大爷已经掌握了从卧——坐——站的独立运动技巧,在无他人帮助的情况下,可独立行走,上下楼梯,完成日常生活所需要的活动。
康复医师房金勇说,从目前的恢复情况来看,曹大爷再进行一段时间的走路稳定性训练,即可康复出院,回归社会。
“临床医学能让病人活下来,康复医学则可以让病人生活得更有质量。”淄博市第二康复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周怀德如是说。
像曹大爷一样在淄博市第二康复医院重获新生的患者还有许多。淄博市第二康复医院是山东省首批、淄博市首家正式挂牌运营的康复医院,坐落于淄博市张店区华光路号,是淄博市张店区人民医院北院区。康复院区建筑面积平方米,设有门诊区域、病房区域、康复区域。其中,康复治疗区平方米,面积之大市内首屈一指,设有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吞咽治疗、康复工程-综合肢具室、针灸推拿室、淋巴引流治疗室等,拥有意大利平衡测试训练仪、韩国SET悬吊训练系统等,配备国内外先进康复设备百余台件,能最大程度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
人才制胜
引智育才走向“人才高地”
行走学科前沿,需要足够的人才支撑。
早在看好康复领域发展前景,有意筹建淄博市第二康复医院之际,张店区人民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张钦强便把“加快培养一支完整的康复人才梯队”提上了日程。在他看来,完整的人才梯队是康复学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多方筹谋下,“育才”+“引智”成为张店区人民医院培养康复人才梯队的核心战略。
“育才”舍得下功夫。医院实行科学的人才规划,重视现有康复人才的培养,不惜财力物力为康复人才搭建发展平台。近年来,医院先后选送康复医师、治疗师分别到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江苏省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同仁(国际)康复医院等多家国内康复领域知名医院进修,后又选派骨干参加比利时Vodder学院、意大利TakeCare学院、国际Bobath协会等医疗学术机构的康复领域国际交流培训。选派护理骨干赴新加坡学习老年康复护理,参加全国康复护理专科护士培训(武汉同济)。
“引智”上力求国际视野。医院多方设法,邀请德国、美国等国的康复专家来院授课,传授国际先进的康复新理念新技术。同时,聘请了国际知名康复专家、香港康复会前会长李瑞炎教授对康复学科进行了规范化培训和全面规划。
“育才”+“引智”激发人才活力。在医院精心培育下,一批在康复医学领域学有专长、术有专攻的青年人才长成起来。
青年医师房金勇,在全国康复领域综合排名第一的江苏省人民医院进修一年,师从全国著名的励建安康复医疗团队,主攻神经康复,对于脑卒中、脑梗塞等神经性疾病和脊髓损伤、脑损伤等神经性损伤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同时精于矫形、肉毒素注射治疗肌张力异常等康复新技术。近年来发表国际论文(SCI)论文一篇,国家级论文三篇。
青年医师赵鸿斐,先后进修于同仁(国际)康复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比利时Vodder学院、意大利TakeCare学院,发表核心论文一篇,国家级论文三篇。国内外顶尖康复医院与康复学术机构的进修经历,极大拓宽了赵鸿斐的医学视野与格局。在神经康复领域排名全国第一的华山医院进修一年间,赵鸿斐在国内权威神经康复专家的言传身教下,接触并参与治疗了大量的神经康复领域疑难病例。赵鸿斐的专业与专注,也获得了华山医院康复专家的高度评价,年,他获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年度唯一一名最佳进修医学生。在国外进修期间,赵鸿斐取得多项国际康复医学资质认证,并系统掌握了新Bobath技术、ICB足踝生物力学矫形治疗、淋巴引流等康复新技术,其中新Bobath技术是国际上最为先进的用于治疗脑卒中等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康复治疗技术。
青年医师董凡,于北京医院进修一年,曾参加北医三院骨科康复培训,并被派往意大利TakeCare学院进修运动疗法,擅长脑卒中康复、骨科康复、运动损伤康复等。
青年医师夏鹏飞,年于北京医院神经内科进修,年赴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进修,精于用针灸、推拿等中医传统疗法治疗各种痛症及神经系统疾病,尤其对头、颈、腰、腿痛及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有较深的研究。其擅长的醒脑开窍针刺法、中风分期针刺法对脑中风病人康复尤其卓有成效。
“青年医生是医院发展的后劲、未来和栋梁,只有集聚青年人才,才能积蓄发展后劲。”张店区人民医院院长张钦强说。
目前,淄博市第二康复医院已经形成了布局合理的人才梯队,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8名,其中国家级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2名,省市级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名,省市级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8名。
品牌崛起
新模式新技术打造“大康复”
在推进康复学科蓬勃发展的路上,淄博市第二康复医院始终放眼一流,永远锁定全国乃至国际上最先进康复医学新理念、新技术。
淄博市第二康复医院成立不久,就邀请国际知名康复专家、香港康复会前会长李瑞炎教授对康复学科进行了规范化培训和全面规划。在李瑞炎教授的力推下,联学科模式康复治疗小组模式建立起来,并融入每一位康复病人康复治疗全过程。
何谓联学科模式康复治疗小组?
传统康复治疗中,康复医师负责功能评定、制定康复目标、康复方案、康复计划;康复治疗师负责执行康复计划;护士则负责康复病人的护理工作。三者相对独立,联系不够密切。
“联学科模式康复治疗小组”则由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护士组成康复团队,三者分别从各自专业角度深入讨论后,共同为患者制定康复方案、康复目标和康复计划。康复训练开始后,康复团队还会随时跟进,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修正康复方案、康复目标和康复计划,为病人提供最优化的治疗。
通过打造“联学科模式康复治疗小组”,淄博市第二康复医院建立起了一个独特的、科学有效的康复治疗新模式。这一模式让越来越多的患者彻底走出疾病的阴霾,重获自主生活的能力,回归家庭,走向社会,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创新,才能走得更远。在成功打造“联学科模式康复治疗小组”之外,医院近年来还成功开展了新Bobath技术,ICB足踝生物力学矫形治疗、结构性整骨疗法、医疗性贴扎技术、淋巴引流技术、关节松动术、应力松弛技术、呼吸训练技术、综合膀胱测压及训练技术、延伸护理管理等。其中新Bobath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淋巴引流技术是全省首家开展、技术国内领先。
新模式与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见证着淄博市第二康复医院的先进技术与雄厚实力。
从“联学科模式康复治疗小组”对住院康复病人的全覆盖康复医疗服务,到出院病人回访、出院康复指导、家居指导改造,近年来,淄博市第二康复医院的康复服务逐渐从院内延伸到院外,致力于用“大康复”理念服务病人。
从年筹建,到年正式开诊,再到年与淄博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组建成立淄博市康复医学中心;从年中心获批“山东省重点建设专科”,到年加入“上海电生理与康复战略创新联盟”,再到入选“全国手功能康复专业委员会会员单位”……短短几年间,淄博市第二康复医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崛起之路。
为绝望的人寻找希望,让枯萎的生命重新绽放,用康复医学让更多的人获得幸福——这是淄博市第二康复医院行走学科前沿的医者初心。
新闻推荐
本报讯1月日,市总工会召开十四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市委常委许建国出席会议并讲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王树槐作工作报告。会议替补、增补了市总十四届委员会委员、常委。许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