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大熊猫上海病亡 追踪
1月日上午9点半,上海野生动物园(下称“上野”)官方微博发布公告称,大熊猫母女“帼帼”和“花生”因染病救治无效,在半个多月前已相继死亡。去世时间分别为去年月日和去年月日。(本报昨日曾以《明星大熊猫“帼帼”母女在上海突发重病死亡》为题报道。)该消息引起众多网友质疑。昨日上午,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通过其官方平台发布信息,回复网友质疑。
为何大熊猫死讯时隔近一月才发布?
需等待病理及微生物检测结果确定死因
根据上海野生动物园的通报,去年月日,大熊猫“帼帼”发病,去年月日“帼帼”幼仔“花生”发病。大熊猫发病后,上海野生动物园第一时间与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沟通,中心派出两名兽医和一名饲养员以及3名长驻上海野生动物园的饲养人员和本园兽医、饲养人员一起参与大熊猫的诊断、救治。遗憾的是“帼帼”和“花生”终因病情危重,分别于去年月日、日因救治无效死亡。
该条微博下,一条质疑为何“瞒报”天的评论,引起个“点赞”。该条微博的上万网友评论中,有众多这样的质疑。“按照惯例,国宝大熊猫的死亡并不一定对外发布消息,但我们将按程序上报。”昨日上午,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官方微博回应“瞒报”质疑,表示大熊猫和其他动物一样,也有生老病死。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和其他大熊猫主要饲养机构,每年都可能有大熊猫死亡。 “帼帼”、“花生”死亡,“我们之所以发布消息是因为公众对它们关注度高,我们没有及时公布其死亡消息是因为我们需要等待病理及微生物检测结果,综合论证后才能科学准确地判断其发病及死亡原因。”
大熊猫科研机构及饲养基地为何要外迁?
大熊猫适应力强,且北上广条件更好也更利于科普宣传
在上野的公告微博中,一位名为“biubiu-AU”的网友质疑,“多次养死大熊猫,死因多是感染,这样的单位能当基地?”该条评论也是获得网友认同最高的一条,上野是否适合养殖大熊猫?大熊猫的“家乡”是四川,科研机构及饲养基地为何要外迁?“‘云汇\’也是感染走的,为什么你家频频有大熊猫感染?”网友羊咩咩针对上野的评论,有人“点赞”。 记者获悉,在上海野生动物园,年养死5只大熊猫,大量网友和媒体追问,年养死5只大熊猫该谁担责?
对此,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列举多个事实,试图表明大熊猫的适应能力和外迁大熊猫的意义。“大熊猫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万年了,是动物界的“活化石”。全世界可供大熊猫食用的竹类植物共有属、多种。此前,大熊猫的分布也非常广泛,而现在野生大熊猫仅仅分布于四川、甘肃和陕西的少数地区。”中心称,大熊猫的适应能力是非常强,已经在中国和世界其它很多地区生活并繁殖了后代。早在上个世纪年代,墨西哥成功繁殖了大熊猫,目前仍有两只大熊猫生活在墨西哥。年在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人工繁殖了大熊猫“华美”,成为第一只在美国出生并存活的大熊猫幼仔,年在美国华盛顿国家动物园繁殖了“泰山”。大熊猫“华美”和“泰山”都已经回到中国参加繁殖,大熊猫“华美”还繁殖了很多后代。
“年月,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在上海基地的大熊猫‘帼帼\’及其幼仔‘花生\’相继发病,有关方面尽最大努力进行了救治。”国家林业局昨日通过其官方微博回应称,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在病理检测和综合论证判定发病及死亡原因后,已通过相关渠道发布了消息。
国家林业局表示,大熊猫种群安全,以及每一只大熊猫的安全,都至关重要。为确保大熊猫种群安全,提高保护研究水平和能力,在大熊猫疫病防治等科研领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探索和攻关。异地保护是国际上拯救濒危物种的通行做法之一,目前计划在北京、上海、广州建立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主要是综合考虑大熊猫种群安全、科研技术力量及满足公众科普宣传等现实需要。上述三地科研力量雄厚、有能力保障大熊猫繁育研究的技术和条件,并且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公众宣传和科普教育的条件更好、影响更大。
成都商报记者 叶燕
新闻推荐
科颜氏“精研自然的融合”165周年庆 城市嘉年华之冒险实验室开幕
科颜氏酷感冒险实验室空降西安开元商城(钟楼店),传递永不设限的极致探索冒险精神始于年纽约的护肤护发潮牌科颜氏,在年迎来了诞辰周年。今年,科颜氏以“ANATURALMIX”精研自然的融合为灵感,结合对MIX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