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日,中国足协宣布:从赛季开始,中超中甲联赛每支球队每场比赛累积上场外援将不能超过3人次,且首发阵容中必须包括一名岁以下球员——此举被业界视为对中国足球火爆的“金元足球”当头棒喝。
的确,今年的中国足球转会大幕拉开之后,万欧元的奥斯卡、万欧元的特维斯,还有万人民币的张成林、1亿元人民币的杨善平、1.5亿元人民币的张呈栋……球员身价飙升几乎到了“失控”的地步,纠错势在必行。
高价 市场见惯不惊
曾经当广州恒大以万人民币的天价转会费买进郜林时,众人还感到不值,可如今杨善平以亿元身价从辽宁宏运转会天津权健时,大家已不意外,显然,多年来,由于球员身价一路飞涨,各方对屡屡出现的“高价”已见惯不惊了。
中国足坛狂炒球员之风,应以广州恒大介入足球为分水岭,以前球员转会费最高者是吴承瑛,年他以万元的身价从上海申花转会至上海国际。广州恒大涉足足球后,砸钱招揽精英球员成了套路,球员转会市场的最高价也不断刷新:年,姜宁以万元加盟恒大;年,大连阿尔滨在和恒大的竞争中以万元拿下于大宝;年,恒大以万元签下于汉超……有人计算过,过去6年,恒大共引进国内球员人,均价达万人民币。当然,恒大的高投入也带来了高产出,中超连冠、亚冠登顶都是不错的回报。
恒大成功之后,各中超各俱乐部争相模仿,河北华夏幸福、上海上港、天津权健等豪门俱乐部也纷纷加入“抢人”行列,短时间里,“下手快,出手重”成了豪门“横扫”转会市场的法宝,球员的身价就此也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飞速攀升。
斗气 金主不计成本
在天津权健老板束昱辉看来,如今中超转会费高涨,与各俱乐部相互斗气无不关系,“我觉得,有些人就是为了斗气才搞足球,投资完全违背了足球发展规律,而在中国,烧得起钱的不止一个。”
逞强斗气,让中超俱乐部将球员转会市场的泡沫越吹越大,“战火”也逐渐从国内延伸到了国外。有数据显示,现在中超转会市场规模达到了令人咋舌的亿以上,中超商业价值增幅居全球第一达亿元,名外援和名外教创下空前的大牌阵容……中国足球资本袭扰国际足坛,让欧洲顶级俱乐部也不得安心,因为中国老板往往能开出让人无法拒绝的价钱,卷走一个个当打球星。现在,在冬季转会期,中超就凭借3亿欧元的购买力领跑国际足坛了。中超俱乐部疯狂砸钱,令外援身价虚高,所以每当赛季结束,他们的身价都会普遍缩水,如身价贵过梅西C罗的拉维奇,以及连比赛都打不上了的恒大的马丁内斯,合同到期后,身价折半不止。
数据显示,赛季家俱乐部总投入亿元,八成以上用于支付外援和外教团队的薪酬,多家俱乐部的薪酬比已经超过2/3的警戒线。这种不计成本的斗富,使中超也成了国际足坛的“冤大头”,只是大家搭上了斗富这条船,都停不下来。
规则 导致奇货可居
假如说因求人心切,在引进外援时当了“冤大头”还情有可原的话,水平不高的本土球员在国内转会市场上频频被标出“天价”就很难让人理解。不过,当知道这是本土优秀球员资源太少,而中超比赛规则又要求必须有足够的本土球员上场后,“天价”似乎又能说得过去了。
如今中超俱乐部中的主力球员,如张琳芃、王大雷、吴曦、郑铮等均出自“国奥”,这批球员出生于年之后,当时全国注册球员只有多人,目前这批球员中继续留在中超联赛中征战的不足百人,各家自然都会加大争抢力度。有俱乐部老板说,“这些球员现在奇货可居,不买可能连阵容都凑不齐。”确实,中国足球的供给端,早就跟不上了资本的疾进脚步。按照中国足协规定,每队报名人数人,支中超球队总计人,除去个外援,国内球员名额只有人,而每队每年仅有5个内援转会名额。换句话说,每年中超可流通的球员最多个,在这人中,有转会意愿且俱乐部肯放人的国脚级球员屈指可数,而这个市场上,却有苏宁、恒大、华夏幸福、权健、上港、鲁能等近家,动辄就能砸下亿元的土豪级公司在等待买入。所以,国内球员赢得超高的溢价也就没有看上去的那么不可思议了,而且这种虚火旺盛的情形,恐怕短时间内难以改观。
编后
烧钱一词,几乎是与中超同步而行的。自广州恒大祭出“高投入高产出”套路后,各中超俱乐部就纷纷跟进,烧钱似乎已成惯性,巨大的投资举动,像极了一匹脱缰野马,搅得转会市场一片昏天黑地,高烧不退。显然,这引起了管理层的深深忧虑,于是,抑制高价引援,合理限制球员过高收入,规定首发阵容需有年轻球员,减少外援上场人数等,成了管理层打向中超俱乐部非理性投入的“纠偏”组合拳,只是不知,这套组合拳能否打醒那些正骑在野马背上“逞强斗富”的金主们。毫无疑问,只有等金主们清醒过来,中超转会市场才有机会回到理智的轨道上,而中超联赛才会有健康前行的基础。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电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孙继文表示,自贸试验区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已向全国复制推广了项改革试点经验。第三批7个新设自贸试验区的方案,商务部正在同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将在履行批准程序后及时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