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正月十五,农民工大军开始返城。打工者有没有手艺,找工作的境况天上地下。
小程初中毕业后去学厨艺,摸爬滚打十几年,如今已在一家五星级饭店任厨师长。节后开工第一天,老板就宣布加薪千元。得益于职业教育,他不到30岁就在城里安家落户,日子有奔头。
也有愁眉不展的。40岁的许大姐说,自己年轻时没把心思放在学艺上。“当初蛋糕店的学徒现如今都自己开店了,我干了20多年收银员,啥本事也没攒下!”她感叹,自己生在农村,视野窄,人生缺乏长远规划。“现在的一些孩子,正是学啥会啥的年纪,家里也供得起,为啥读完职高就找个不需要专业知识的活儿干?这些工作容易就业也容易失业啊。他们应该趁年轻学手艺、长本事!”
许大姐的话,认真思量不无道理。年轻是“宝”,特别是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国家统计局2015年人口抽样调查显示,我国15岁以下人口比例为16.52%,明显低于国际上25%的平均水平,几与欧洲持平。年轻人太少!
对国家而言,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劳动力的素质结构及配置尤为复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一名高级技工需要三年五载,练就一名大国工匠可能需要二三十年——涵养人力资源需要时间,须有前瞻意识,科学布局。如何优化当下各个年龄段、各层次劳动者的就业安排,以满足经济结构调整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答,必须体现在国家“人力资源规划”中,体现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人才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的协同发力上。
从全球化的角度看,我国“人口红利”或将再难以“量”取胜,保持经济增长后劲儿,只能从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和配置效率上找出路。做到这一点,不能靠市场自己去发现、试错,管理部门须有更多担当。事实上,劳动力的素质“短板”已经拖累了经济转型升级。近年来的“民工荒”“招工难”,无论是服务业还是制造业,越来越突出表现为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制造业技术工人一直很抢手,高级技工异常紧缺……
相关管理部门应当拿出强有力的措施应对。比如,加大对职业教育机构的投入;加大奖学金、助学金激励力度,鼓励更多学生提升职业技能;企业及教育机构也要为那些已离校的劳动者学习新技能提供渠道;对有再就业需求的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对路的技能培训并完善他们的再就业保障等。此外,还应深化人才培养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填平人力市场的制度鸿沟,让体制内的年轻人抛却旱涝保收的优越感、安全感,有一定的能力危机和本领恐慌意识。
对个人而言,知识改变命运。没有长远规划、没能挖掘潜能的人生总会留下遗憾。随着现代化智能设备在生产领域的投入使用,一大批从业门槛较低的职业可能消失,只有掌握了一定技能的“小程们”和懂得了及时“充电”的“许大姐们”,才无惧再就业的恐慌。
新闻推荐
2月18日上午,浙江省温州市总工会“技协帮”技术服务队走进温州市蒲鞋街道青园社区开展无偿技术服务活动。来自温州市多个行业的20余位能工巧匠带领20多名徒弟,为
2月18日上午,浙江省温州市总工会“技协帮”技术服务队走进温州市蒲鞋街道青园社区开展无偿技术服务活动。来自温州市多个行业的20余位能工巧匠带领20多名徒弟,为社区居民提供家电维修、美发、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