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生
《人民日报》近日报道,重庆市南川区自2014年12月开展 “最难办事科室群众评”活动,请服务对象和群众打分,每季度评选出最难办事的10个科室。上榜科室不仅要被登报曝光,主要负责人还要接受谈话,甚至面临调整。两年多来,当地窗口办事作风有了明显改善。
这则新闻的看点,不仅是当地将评价的权力交给服务对象和群众,还在于“反弹琵琶”——变“评优”为“评差”。说到考评,常见的是“评优”,这当然很必要。把大家拉在一起比一比、评一评,选出服务好、业绩优的干部,给予相应奖励,可以鼓励更多人愿干事、想办法、干成事。但不排除有些人属“无所求者无所谓”的一类,既没有“争先”的追求,也没有“恐后”的压力;还有一些人“火不烧到脚背上不知道痛”,觉得“评优”选的是优秀,自己中不溜甚至比较差,上级也不会盯着不放,何况没有真刀实枪地问责追责,于是浑浑噩噩慵懒散、得过且过混日子。变“评优”为“评差”,效果就不一样了:工作干得不好、服务不到位,就可能“榜上有名”,不仅自己和科室没面子、受惩处,负责人还得挨板子甚至丢位子。从某种意义上讲,“评差”追责就相当于有一把剑悬在头上,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评差”,不是为评而评。实际上,从上级的角度来说,之所以建立这样的考评机制,是希望给干部注入“清醒剂”、增强紧迫感,让干事成为主旋律;从群众的角度来讲,之所以要给某些办事的人差评,主要是希望他们知耻而后勇,真正当好群众的“勤务员”。总而言之,就是要传导压力,倒逼干部担当尽责。干部化被动为主动、变压力为动力,无论是在服务群众的具体事情上,还是在改革攻坚、推动事业发展中,都应该——
恪尽岗位之责。岗位对应职责,每个人的岗位虽有不同,但履职尽责的要求都是一样的——干得好是称职,干得不好是失职。恪尽职责,不能只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而要下真功、见行动。高标准、严要求,把该办的事情办好,把该做的工作做扎实;否则,当“差不多先生”,凡事只求“过得去”,承诺就会落空,责任就会失守。
提升干事之效。干事创业,有无担当、是否尽责,都得靠效率效果说话。效率高、效果好,说明真担当、真尽责;反之亦然。提效,一方面需要做“加法”,建立科学机制,转变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方法;一方面要做“减法”,革除不合时宜的机制,减少繁文缛节,简化办事流程。过程清爽了、办法对头了、功夫下足了、责任到位了,事情不会难办,业绩将会更优,好作风自在其中。
强化担当之心。干部就要干事,干事务必担当。 “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强调的正是担当。怀里揣着责任、心中充满担当,才能不惮其烦、不怕苦、不畏难,敢啃“硬骨头”、敢打“拦路虎”;反之,遇到矛盾怕,碰到问题跑,赶上难题躲,结果小事干不好、大事不能干。
既“评优”又“评差”,既奖先进又惩后进,正反结合、抓两头带中间,奖惩机制的这种探索创新值得点赞、可以借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殷骁)2月17日,记者从黄山风景区有关方面了解到,自2月24日至3月31日期间的周五、周六和周日,该景区与黄山市多家景区联合推出面向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旅游产品特惠活动。据介绍,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