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韩磊
2月5日,农历正月初九,“欢乐乡村过大年”2017东至县胜利镇姜东村第十一届春晚在胜利中学的操场上火热开演。与往年不同的是,中国文化网络电视对今年的姜东“村晚”进行了全程网络直播,姜东村民着实在全国观众面前露了一把脸。
当天,崭新的操场上搭建起了一个火红的大舞台,操场中间则早早地坐满了姜东村和附近镇村闻讯前来的村民。乡村春晚虽已举办了十届,可是大家的热情丝毫不减。村民汪银龙说:“每逢过年最期待的事就是咱们村的春晚了。今年更不一样,网络直播车都开来了,全国人民都要知道我们姜东村了。”
下午3时,“村晚”正式拉开帷幕。没有大腕明星,无需华丽舞美,15个节目均是当地村民自编自演,充满了东至民间乡土韵味。方言双簧《我要上村晚》诙谐幽默,展现出姜东村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自姜东村文化活动室改建以来,麻将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村民们赞美当前是“生活无忧精神乐,社区文化传颂歌”。
挑花篮是东至民间春节期间的一个传统习俗,随着时代变迁,这项习俗正渐渐消亡。在姜东村的春晚上,宋双秀和她的姐妹们表演了民间歌舞《挑花篮》。宋双秀对文艺活动非常痴迷,每年的村晚都少不了她的身影。在北京和河北廊坊打工期间,她还热衷于参加各种文艺比赛。宋双秀说:“今年选择挑花篮这个主题,是希望人们不要忘了我们过去的一些优秀文化,并在未来能传承下去。”
党的政策好,农民更加富裕了,楼高了,路宽了,村庄环境更美了,快板书《歌唱姜东新农村》道出了村民们的喜悦之情。作为东至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东至民歌也自然少不了,一曲《洗菜苔》唱出百姓甜蜜幸福生活。
台上演员表演精彩,台下观众看的乐呵。村民叶江育陶醉在“村晚”之中,兴起时也大声唱上几句。常年外出务工的他,很少有机会观看到家乡原汁原味的文艺表演。“村晚节目都是来源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很多特色文化我们本地人都非常熟悉,感觉特别的亲切、接地气。”观看过程中,他还拿出手机录上几段,说是在外闲暇时看看,可以缓解思乡愁绪。
这是姜东村春晚第一次通过网络向全国观众直播。“乡村春晚是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和中国文化馆协会共同策划实施‘百姓大舞台\’品牌活动项目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共选定辽宁、浙江、安徽、福建、河南、广东、新疆等7个省区共10台乡村春晚,池州市东至县姜东村春晚就是其中之一。”市文化馆馆长鲁艳艳说,姜东村开展的农村文化活动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也有一定的知名度。通过举办乡村春晚,既丰富了农村基层群众文化生活,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春节文化氛围,更向全国人民展示了池州特色地域文化和农村新形象。(图片报道详见B4版)。图为春晚表演现场。记者 左泽川 吴骏 摄
新闻推荐
男孩犹豫着,没有去接他递来的水。他便一仰头,自己一饮而尽。三天前,他带着妻儿从上海回广西农村老家过年,他们已经有三四年没同他一起来了。他特别希望能和儿子共同分享回归故土的喜悦,毕竟,这里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