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掌握新技术 种田增收入 ——来安县张山乡农民瞄准市场调结构见闻

来源:滁州日报 2017-02-14 00:00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 掌握新技术 种田增收入 来安县张山乡农民瞄准市场调结构见闻

本报记者张 杰  本报通讯员戴义敏

农历正月十三下午,气温陡降到零下4摄氏度。来安县张山乡桃花村2000亩蔬菜大棚一眼望不到边,一片繁忙景象;一幢6座连体大棚格外引人注目,记者挑开厚厚的门帘,拉开玻璃门走进去,里面温暖如春。温度和湿度表上显示:温度18摄氏度,湿度70。主人马西梅介绍,这是最理想的温度和湿度,全自动智能恒温锅炉能够有效升温,双层塑料薄膜能够很好地吸收阳光;滴灌管道适时喷水能够保证湿度。地上是成排的盆栽火龙果,一个个脸盆大小的泥盆里,宽约3公分的植物主干捆绑在水泥柱上,顶部用铁丝固定。马西梅介绍,每个盆能结10个左右,大棚里有2000多株,一季能结约2万颗火龙果,1年6季,目前市场价每公斤30至40元,进入盛果期仅这个连体大棚一年毛收入约100万元。

马西梅是桃花村农民,早年外出打拼积累了资金,逢年过节回家探亲时看到家乡发展大棚蔬菜,销往南京或滁州挺赚钱,动了回乡投资创业的念头。在选择产业时她寻思,要种植最挣钱的品种;通过网上搜寻和请教专家,发现有的水果价值高于蔬菜,2014年回乡流转土地500亩种植火龙果,将多年打拼积攒的资金全投下去,建设了30多个双层钢筋大棚,购进了恒温保湿设备和种苗,雇了10多个工人,去年夏天结出了第一批果实。她在来安县城建设了一个水果批发零售市场,火龙果销路很“火”。

“不用吆喝,火龙果供不应求,来安县城都不够卖的;今年已进入盛果期,从目前长势看,今年将是个丰收年。”马西梅开心地说。

提到选择种植火龙果,马西梅充满感激地说,当初在选择品种时,乡、村干部帮助出主意,都说火龙果口味好、销路好,本地土壤环境皆适宜,于是下决心种植火龙果。

副乡长王政荣说,政府争取到低产田改造项目资金,帮助修建了环大棚水泥路,开挖了标准沟渠,架设了电线,出面协调流转土地,做到路、水、电通。

“火龙果的效益确实高,”马西梅说:“火龙果经济效益是蔬菜的3到5倍;盆之间有距离,可以套种萝卜、茼蒿、大白菜等增加收入,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

在大棚外面,3个工人正在搅拌肥料,菜籽饼和鸡粪堆成了山。马西梅说,这些肥料农村十分常见,可以做底肥和追肥,属于有机肥,我们的火龙果是真正的绿色食品。

站在大棚外面放眼望去,远处成片的土地刚被平整过。马西梅介绍,由于火龙果市场行情好,今年春节前她又流转了500亩土地建大棚种植火龙果,还要种植草莓、石榴、枇杷、杨梅、橘子等,水果连片种植规模达到1000亩。

沿着312省道记者看到,公路两边200米范围内是成片的国槐树和栀子树。在罗顶村常山顶遇到农民周增海正在修理树枝,他告诉记者,自己承包了400亩山场,投资20万元整地和流转土地,政府无偿提供了3万株树苗,结出的国槐米和栀子花是中药材,亩均效益可达2.6万元。他说,过去承包山场种植杨树,经济效益一般;现在改种国槐和栀子树,政府赠送树苗并给予技术指导,销路还不愁,与过去种植杨树相比收入能够成倍增长。

王政荣说,今年新增了200亩国槐树,全乡国槐和栀子树总面积达到8000亩;组织到江西省绛县考察了中药材产业,对发展中药材产业更有信心了;乡财政拿出100多万元补贴农户,利用山场多的自然优势,发展壮大中药材产业,实现农民收入倍增。

新闻推荐

住建部:要适时推进房地产税改革

新华社北京电(记者王优玲)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陆克华23日说,房地产税的问题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的改革任务,要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有关部门正在按照中央要求开展工作。”在当日举...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掌握新技术 种田增收入 ——来安县张山乡农民瞄准市场调结构见闻)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