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吕静远
破旧的平房与敞亮的楼房、先进的设备与薄弱的配置、求学的渴望与现实的落差……曾几何时,农村的学校、教育与设施陈旧、质量低下划着等号,如何能让所有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走进凤阳县崇文中学和东华路小学,这个问题似乎已经有了答案。
满目的绿植、典雅的雕塑、崭新的校舍、偌大的操场、现代化的设备、规范化的教室……初次来到崇文中学,很难想象它的前身,是一所位于老城区的、设施陈旧的学校。为了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记者在该校凤画室看到,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凤画展现着凤阳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着学生浓厚的艺术梦想。此外,该校的舞蹈教室、音乐教室内,均配置了智能音乐电教板和一台钢琴,身在其中,仿佛已经看到学生们身穿美丽的舞蹈服,跟随悠扬的音乐翩翩起舞的样子。
“崇文中学刚刚从老城区搬入新城区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大班额问题,像这样的学校,凤阳县在2016年新建、改扩建了53所。”凤阳县教体局局长蒋保斌告诉记者,2017年凤阳县计划兴建30余个项目,投资3.2亿元,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均衡成果,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
和崇文中学一样得益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学校,东华路小学也颇具代表性。记者到达该校时,工地上正在紧张忙碌的施工,校长杨文告诉记者,学校建成后,可以容纳36个班,每个班46个人,“学校的前身就是一所村小学,附近的学生想上好学校,都得挤到城区去,造成城区学校班级人数超标,上下学时间段也容易引起交通拥堵,现在我们这里从优质学校选调优秀教师,又合并了周边的村级小学,还将和名校成立教育集团,不断增强师资力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没有教育发展的优先,没有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就没有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先。在凤阳教育人的眼中,2016年,凤阳在义务教育均衡上的工作,是一年完成了十年的事,成效显著。滁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强调,要深入推进民生事业发展,教育作为民生事业的重要一环,凤阳县唱响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动人旋律,实现了共享发展惠民生的初衷,正努力完成从教育大县向教育强县的跨越式发展。
记者手记:素有“帝王之乡”“花鼓之乡”“改革之乡”美誉的凤阳,尤其重视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靠人才,人才靠教育,凤阳的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必将推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此次采访,正在筹建的体育中心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个占地约430亩、投资3亿元的项目,涵盖了全民健身馆、游泳馆、体育馆等多个场馆,建成之后,凤阳人民又多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民生事业的发展成果也将惠及更多百姓。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电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与印度外秘苏杰生22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中印战略对话,两国外交部相关司局负责人参加。双方在友好的气氛中,围绕国际形势、各自内外政策、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