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最近,芜湖市民严先生的心理落差有点大。“本来想着能省下一大笔治疗费用,结果还是一场空。有政策,但没有药品,还是报销不了呀。”
2004年,严先生被查出患有直肠肿瘤,这些年一直往返于芜湖、南京、上海等地就医,至今已做过六次手术。去年9月份,他在上海仁济医院接受手术,术后开始放疗和化疗。在医院开具的基因检测报告中,显示其需要使用靶向药物“爱必妥”,这是在基本药品目录之外,是一种全自费药品。“一支(100毫克)将近4700元,医生建议我一个疗程使用六到八支,而且每三个星期就要化疗一次。”严先生说。
去年的中下旬,芜湖市人社局出台政策,完善大病医疗补充保险,扩大了保障范围,目录外药品也纳入其中。这让严先生很是欣慰,但是今年1月份,他连续咨询了市中医院等多家定点医院,得到的回复是“尚未引进这种药物”,而在药房购买是不能报销的。“我的化疗不能耽误,只能在上海的医院买,再加上来回的车费,实在是伤不起了。我就想知道什么时候,本地的医院能引进?”
针对这个问题,记者先咨询了芜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保科,工作人员表示确有此政策。对于目录外的药品,个人负担超过两万元的部分,可报销50%。这其中也包括费用相对较高的靶向药物,患者报销时需提供基因检测报告。但是,医院会不会进这个药,是根据它的进货要求和标准,医保科室只负责费用的结算和审核,其他没有“发言权”。她建议严先生这种情况,可以申报慢性病的补助,和大病医保报销不矛盾,多享受一层保障。
记者随后又致电芜湖市药管中心,经查目前全市确实没有“爱必妥”这种药物。中心相关负责人解释说,靶向类药物纳入报销时间不长,还需要一个采购的过程。医院购药有严格的流程,要经专业的药师委员会批准,再上报到药管中心,安排后续采购时间和数量,中心本身不具有引导和推荐进药的权利。严先生的处方是在上海开的,那边医院的靶向常备药可能与芜湖有区别,“如果确实急需的话,可以请医院开具材料,申请常规采购外的临时采购,购买单人份的药品”。
记者 程茜 实习生 李梦颖
新闻推荐
上周,有个日子,搅动了大家的情绪。那天,是2月14日,大家都知道这一天的意思——情人节。大街上,到处都是手捧鲜花的帅哥。酒店咖啡馆里,出双入对的人数不胜数。这个情人节,显然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