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梢文
2017年CCTV-1《中华诗词大会》第二季圆满收官,年仅16岁的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技压群雄勇夺桂冠。回眸,那一幕幕诗情画意的场景,武亦姝那镇定自如的诗意流露,陶冶着我们的心灵,诗心今犹在,润物细无声。这正应了那名古话:自古英雄出少年,腹有诗书气自华!
每一个民族的兴起和发展,都有着自己的文化传承,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留下来很多精华,闪耀着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灿烂光芒。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既包括爱国情感、民族精神、伦理观念、包容意识、责任态度、诚信、感恩、共处等传统美德标准,也包含仁爱、道德。学生在吟唱诵读这些古诗词中,能够感受到,古人作诗,是带着身世经历、生活体验并融入理想志趣的,因此纵使千百年后再读,依然能够体会到同样的感动,也会有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情操。
但曾几何时,年轻一代对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和了解很少,自觉或不自觉的忽略甚至否定了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有些人不知道端午吃粽子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中秋节已不敌外来的情人节、圣诞节;传统食品汤圆、粽子、水饺不如肯德基、麦当劳。他们追赶潮流,追求时尚,却把汉字写得东倒西歪,对中国的名著经典一问三不知。作为一名教师理应让学生明确认识传统文化,积极学习传统文化,提高传统文化素养,让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我们教师身上得到传承,得到发扬光大。
如何让美好的古诗词激荡起更多更持久的涟漪,把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需要社会、学校、老师和家庭共同努力,相互促进,引导全社会自发地体会传统文化中的温暖和情意。比如我们学校,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在多媒体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配乐朗诵古诗文,或制作精美画面配合古典名著的讲解,品味语言的意蕴美,文章的意境美,思想的崇高美,以此来感染学生的心灵。学校的教学楼、办公楼精心打造学校文化阵地,经典古诗词上墙、上橱窗、上楼梯。抬头是唐诗,低头是宋词。走进校园,阵阵诗意扑面而来,让学生在书香的环境中受到熏陶,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近几年来,我们组织学生参加央视陆续推出了汉字听写大赛、成语大赛、中国诗词大会等一系列国学比赛,并有幸代表广西参加汉字听写大赛。这些比赛让更多的学生深入了解到国学的魅力和精深,也让更多的青少年对中国文学有了新的认识。过去在课堂上,学生以使用网络语言交流与写作为傲,而今,学生渐渐地能认识到网络语言在表词达意上的不恰当之处。如伤心时候可以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而不是只会说,我的心好痛。当向一个人表达爱意时可以说,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而不是只会说,我喜欢你。
国学教我们的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习国学让我们的学生变得更文明,更阳光,更自信,真正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也就更能明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新闻推荐
新华社长春2月20日电吉林省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中共北京市委原副书记吕锡文受贿案,对被告人吕锡文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百万元;对扣押在案的吕锡文受贿所得财物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