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时下,智能睡眠产品层出不穷,如很多智能手环都具有睡眠监测功能、非穿戴式床上睡眠监测产品等。这些设备宣称可以监测睡眠质量,提供个性化睡眠建议,改善睡眠质量。这些产品的监测数据是给你带来帮助,还是带来更多的焦虑?
从节日状态调整到工作状态,人体的模式“切换”似乎并没有那么快。于是,不少人想通过智能手环、非穿戴式床上睡眠监测产品等,看看自己到底睡得怎么样。这些设备宣称可以监测睡眠质量,提供个性化睡眠建议,改善睡眠质量。
专家建议,监测数据尽管可以用来个人参考,但不具权威性,不可过度迷信。要及时调整好睡眠状态,可以试着从调节心理开始,同时睡前拒绝包括手机等在内的“睡眠垃圾”,午间可以尝试打盹半小时。
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韩芳坦言,监测数据尽管可以用来个人参考,但不具权威性,不可过度迷信,有睡眠问题建议先就医。
“很多产品监测的数据是不可靠的,不能随意相信厂家的自我宣传,别让产品奴役了自己。”韩芳强调,睡眠产品分为保健级和医疗级,医院有更准确的医疗仪器来监测。就保健级产品而言,很多方面都只处于探索阶段,如果睡眠问题严重,最终还是需要专家来进行评估,不能病情严重了还在依赖这类保健产品。比如睡觉打呼噜的人,应该先经过专业评估来确定打呼噜的轻重程度。如果是轻度的,可以使用市面上的智能止鼾枕,如果是重度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一定要医生介入,否则只是解决了打呼噜的症状,却忽视了导致打呼噜的疾病。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睡眠医学科主任孙洪强表示,临床中有专门的睡眠监测仪,“这种监测仪为医用设备,与我们平时常见的睡眠监测设备不同,通过脉搏、体温、动作频率、血氧浓度等指标综合判断,通过专业仪器获得可靠指征,并通过特定软件进行分析,但这种仪器仅用于筛查,如果要进一步判断患者的睡眠情况,还可进行标准的睡眠监测,通过对脑电、心电、呼吸、鼾声、血氧、腿动及眼动等指标的监测综合判断患者的睡眠状况。”以睡眠障碍为例,其包括100多种疾病,如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作性睡病、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等。对于有需要的情况,临床中还会利用睡眠监测仪了解患者的睡眠状况,仪器与腕表类似,患者佩戴在手腕上,可以监测入睡时间、是否按照医生建议的方法进行、睡眠时长、睡眠体位等。
■好睡眠养成要点
抛弃睡前手中电子设备
现在很多人喜欢在上床入睡前玩手机、IPAD、电脑等,春节期间很多人更是玩得没有节制。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睡眠中心研究员马宁指出,现代电子设备会导致睡眠质量变差。手机、电脑等自发光性质的阅读器所放射出的蓝光能增强人的警觉性、兴奋性,上床入睡前使用这些阅读器会影响你的入睡时间,导致快速眼动睡眠减少,而快速眼动睡眠是恢复我们脑力的睡眠过程,这个睡眠减少的话,次日早起就会觉得仍然很疲劳。
春节假期结束后,晚上10点半以后就别再玩手机了。“这些都是睡眠垃圾,睡前应该做适合睡觉的事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马宁说。
改善睡眠从改善心理开始
研究表明,良好的睡眠能防病去病,促进儿童的成长发育,与每一个人的健康水平密切相关。但调查显示,94.1%公众的睡眠与“良好水平”存在差距。睡眠问题已经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成为影响人民健康、工作效率、家庭幸福的社会问题。
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陈彦方指出,睡眠具有社会性,还是应该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最好晚上11点以前上床入睡,要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睡姿要正确;睡前要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养成运动习惯,这样入睡才更容易。上床后要切记,床是用来睡觉的,不要思考重要、紧急的问题,夫妻吵架也不要吵到床上去,有健康的心态,上床睡觉才会安稳。“要想改善睡眠,心境平和是关键,改善睡眠应该从改善我们的心理开始,记好睡眠日记比那些穿戴式的监测仪器更加可靠,希望大家能够自己调整。”
午间休息建议打盹半小时
打盹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是对于睡眠不足的一种补充,很多人都有中午打盹的习惯,但上海第一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精神内科主任医师赵忠新指出,午睡时间建议半小时左右,如果超过40分钟,会产生睡眠惰性,影响你的觉醒能力、注意力等。规律性睡眠对身体的恢复,远比补充性睡眠要好,但补充性睡眠又比不补要好,没有午睡习惯的人不妨选择在午间打一个盹。但反复多次打盹就变得不正常,它会使得24小时中睡眠的时间变成不恰当的分布,白天打盹过长,就会影响晚上连续睡眠的能力。
合适的寝具能改善睡眠
有一些人睡眠质量不佳可能与寝具的选择有关。中国睡眠研究会副秘书长张斌建议,枕头高度不能过高,成年人枕头合适的高度,如果是仰卧,压实后应该在10cm-15cm左右,侧卧时高度约等于肩膀的高度。
枕芯的选择上,太空棉、荞麦壳、决明子等都值得推荐,最重要的是弹性良好、高度适中,不要过硬过平即可。枕头一般1-3个月就要做一次清洗为好,平均1-3年要更换。(新京)
新闻推荐
“万人计划”遴选200名教学名师 国家给予入选者每人50万元支持经费
据新华社北京2月14日电(记者胡浩)记者14日从教育部了解到,教育部、中组部启动2017年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遴选工作,今年将遴选支持200名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据了解,这200名教学名师将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