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发生了一桩“奇案”。据了解,由于查获吸毒人员少,在黑龙江垦区公安系统排名靠后,多次受到领导批评,齐齐哈尔农垦克山公安分局局长李某便暗示干警找人冒充吸毒人员完成指标,部分干警、协警通过给好处费的方式让亲友冒充吸毒人员,编造吸毒案件26件。公安局弄虚作假,被垦区检察院发现问题。(2月5日《法制晚报》)
案件经过审理,黑龙江省九三农垦法院以滥用职权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同时,克山公安分局已经被要求将26件弄虚作假的“战果”删除。李某真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仅坑了一帮冒充吸毒人员的亲友,所谓的“战果”也成了无用功,最后自己还落了个被判刑的下场。
李某的悲剧,很大程度上属咎由自取,因为其滥用职权,编造虚假吸毒案件,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被判刑实属罪有应得。如果人人都像他这样,为了完成上级任务,就可以不顾规则与法律规定,突破红线与底线,那依法治国注定只能成为空谈,社会也必然一片混乱。
不过,在这起案件中,除了依法处理李某的违规违法行为之外,当地公安部门变相“摊派指标”的做法同样值得警惕,这是李某铤而走险的诱因。的确,克山公安分局在执行“涉毒人员查控收戒1号专项行动”中,查获的吸毒人员较少,在黑龙江省垦区公安系统中排名靠后,但查获吸毒人员较少,究竟是因为该分局执法不力,还是该分局管辖区域吸毒人员原本就很少呢?如果是后者,那该分局不仅不该批评,反而应该得到表扬呢,说明管辖区域内的治安工作与禁毒宣传等都做得好。
由于排名靠后就屡遭批评,甚至分局局长李某也可能会“被调离、降级或遭受其他处分”,这和很多企业惯用的末位淘汰如出一辙,尽管能起到激励作用,但明显不够科学,也有违实事求是的要求。克山公安分局排名靠后的原因,上级部门应该予以甄别,而不该只看材料与数据,否则的话,“摊派指标”的做法就成了懒政。
或许借此还可以更进一步追问,李某所在的分局为了完成上级任务,敢于找人冒充吸毒人员,以争取靠前的排名,那其他排名靠前的分局是否也会存在同样的情况,只是手法比较高明尚未被发现呢?这显然不是杞人忧天,值得深入调查一番,连GDP数据造假的情况都有,吸毒人数造假也不是什么天方夜谭。
如今,李某已经得到了应有的惩处,当地公安系统也应该反思一下只看数量与排名的简单机械行政思维。只有少些机械的“末位淘汰”,改进考评机制,才能在实现高效执法的同时,杜绝找人假扮吸毒人员的闹剧上演。
新闻推荐
山艺校考开考,编导类专业升温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省内网报人数增幅达94%
本报记者郭立伟网报人数较去年增长个别专业增幅超90%2月5日,山东艺术学院校考正式开始。5日上午山艺举行2017年艺考媒体见面会。记者从会上获悉,2017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