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全域旅游”,保障旅游供给,最重要的在于体制机制改革,“全域旅游”突破景区内外有形的围墙,突破部门之间无形的围墙,更突破城乡二元化格局。——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
3月12日,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走上了全国两会的“部长通道”,就舆论热度极高的“全域旅游”和“旅游扶贫”话题进行了解读。
李金早表示,发展“全域旅游”,保障旅游供给,最重要的在于体制机制改革,“全域旅游”突破景区内外有形的围墙,突破部门之间无形的围墙,更突破城乡二元化格局。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消费的主战场,同时也是旅游扶贫的主战场,“十三五”期间,在全国扶贫任务中,我国旅游行业将承担17%的任务。
按照《“十三五”全国旅游业发展规划》的目标,“十三五”期间将通过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要带动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脱贫。
在中国旅游业3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目前已步入“大众旅游时代”。数据显示,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出行国家,预计2016年国内旅游44.4亿人次,同比增长11%;国内旅游总收入3.9万亿元,同比增长14%。
在此情况下,“景点旅游”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及未来发展需要,相关机构的研究数据也表明,景点景区旅游人数逐年下降,非景点景区旅游人数逐年上升。“全域旅游”的概念,也因此应运而生。
“现在的旅游模式已经从景点旅游转到全域旅游,非景点旅游的游客量占到近80%,这就要求旅游从供给侧方面做出努力,满足需求, 全域旅游由此成为大势所趋。”李金早说,“发展全域旅游,保障旅游供给,最重要的在于体制机制改革。”
而通过构建“全域旅游”,有助于突破景区内外有形的“围墙”、突破部门之间无形的围墙、更突破城乡二元化格局。
为更好构建“全域旅游”+“扶贫”,国家旅游局通过与金融机构签署合作协议,深化金融支持旅游业发展政策措施,推进旅游金融服务创新,内容包括建设景区带村旅游扶贫项目、与乡村旅游扶贫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旅游投资项目库、旅游投融资平台、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等。
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李金早表示,今年将通过旅游实现带动扶贫200万人以上。目前,各地已经探索出了多种旅游+扶贫的模式,如“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通过景区、能人、合作社、企业等市场主体的投资、运营,带动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分享旅游收益,实现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吴群刚主持召开六届市政府第六次常务会议牢固树立法治思维 提升依法履职能力
本报讯(记者张春华)3月15日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吴群刚主持召开六届市政府第六次常务会议。吴群刚要求,要牢固树立法治思维,着力提升依法行政、依法履职能力,建设“法治南充”。会上,与会人员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