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中国》体量巨大,计划拍摄中国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共34集。已经播出的第一季,仅六集,拍摄用时一年。动用了16架载人直升机、57架无人机,总行程近15万公里,相当于环绕赤道4圈,积累了大量珍贵的4k空中影像。六集里,新疆、海南、黑龙江、陕西、江西、上海,展现了截然不同的地形地貌、气候环境、自然生态,兼顾了中国东西南北的地域特点。每一集的拍摄都尽量捕捉最有代表性的画面,展示春夏秋冬的季节变换。
总导演余乐接受采访时说,这部原创纪录片独树一帜的风格和与之相应的素材选择是本片的难点所在。
2004年从福建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后,余乐踏入纪录片行业,现任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创作总监。3年来,他拍过的享誉国际的航拍纪录片不在少数,与《航拍中国》体量相当的是一部叫《俯瞰美国》的52集纪录片,一集拍一州风貌,但《航拍中国》是全航拍,而那些国际纪录片的航拍量只占全片三分之一,这意味着不仅航拍工作量加大,50分钟的纯风光画面怎样持续地吸引住观众,更是挑战。
成片每集都有一条清晰的线路。开拍前四个月,导演组做景点调研,最后为每集收集到100多个预选拍摄地点。经过第一轮筛选,抵达实地拍摄了约40个地点,在后期编辑过程中再一次经过筛选。每集的文字材料都有15万字,最后选编成六到七千字的解说词。如此高密度的画面和信息量带给观众看剧情片的流畅感,又像打开了一本百科全书,一集50分钟过得很快。
开着直升机去航拍,想象中是一件炫酷的事,但没有智力、毅力,绝无法拍出那些不易见到的景象。在高空拍摄的摄影师,需要戴着氧气罩工作。特别空域的航拍,动用每一架直升机和无人机,都需要审批,空中的管控非常严格。最初,余乐和拍摄团队设想的是从1500到1000米高空区间拍摄,但执行时遇到很多困难,大部分只批准飞行高度500米。
意料之外的困难,是每一个拍摄点对时间的要求都非常精确。有个成语叫“泾渭分明”,拍摄团队夏天去拍,回来一看素材很吃惊,一点都不分明,很浑浊。经过调研之后才知道到了冬天,泾河水的含沙量迅速减少,就会变得清澈。于是,他们11月份又去陕西拍了一次,果然看到了“泾渭分明”。
看素材时,余乐最喜欢那些展现大地面貌的画面,“空中视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比例尺的反差,这个比例尺就是浩瀚的时空。我们应该关注的事情应该是更开阔的,不用纠结于一时一刻的烦恼。”(综合)
新闻推荐
他是明代名臣杨博之父,他曾在南充做官长达8年,他爱南充风物留下众多诗篇……杨瞻:游历南充山与水 一花一草皆是情
●本报记者杨晓江公元1534年,久负盛名的果州迎来了一位大才子,他是明代名臣杨博的父亲,进士出身的杨瞻。他仕途上最后一任为四川按察司佥事,分巡川北道,常驻顺庆、保宁二府,在南充做官前后长达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