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中的感悟
车行四五个小时,就到了位于大别山的河南商城西河景区。果然,这个新开辟的景区,很多设施还不完善。但是我们一路走,一路看,满山的花草树木,山谷中的巨石、流水,一处处美好的镜头,仍然让我眼前一亮——这里虽不是名山大川,但满山的风景仍像一位未经打扮的村姑,具有朴素的美。
山上的树木还未返青,但古老的树木以它们的雄姿向人们述说着生命的顽强,妆扮着山的美丽,像一幅幅水墨画。山上长着许多青檀树,有的树高数丈,树龄百年。这些树下土质极为脊薄,我仔细观察了其中的一棵,竟长在一块巨石上,巨石上寸土皆无,树的主根穿石而过,其它树根将石头包裹得十分紧密。我站在这棵青檀树前,百思不得其解:它靠什么活着,又活得如此茁壮?当地的一位导游告诉我,青檀树能分泌一种酸性物质,能将石头融解,变成生长的养料。我为这棵青檀树的“智慧”和“能力”叹服,我为大自然的造化叹服。
在另一处,我看到一块几百吨重的巨石从山上突出,仿佛随时滑落下来,可是就在这块巨石下面,有另一块巨石挺身而立,像巨人一样将头顶上的巨石撑住,使其不得下落。游人走到这里,无不驻足观赏。什么叫“担当”?什么叫“泰山压顶不弯腰”?面前的景象,作了最好的诠释。
据导游介绍,这里的夏季,数千米溪流奔腾而下,是游人们最喜爱的漂流去处。时值初春,看不到溪水奔流的景象,但一处处清沏见底的溪水,仍然让人看到附着在鹅卵石上的娃娃鱼鱼苗,长有寸余,浅灰色,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一节小树枝呢!
在“红军洞”里,我看到了红军戴过的斗笠、披过的蓑衣、盖过的被褥。据介绍,当年这个十来平方米的洞里竟然居住过一个女红军排。那薄薄的被褥,那简陋的山洞,让人可以想像,当年的红军过着何等艰苦的生活!而且随时还要参加战斗!看着这个红军洞,让人不禁对当年的红军肃然起敬。
旅行中的感动
走到半山腰,我和老伴看得兴趣正浓,突然下起了雨。没带雨具,山高路滑,又没处躲雨,我们只好手扯着手,一步一步往前攀登。正在这时候,后面传来呼叫声:“老爷爷,老奶奶,请等一等。”我们停住了脚步,回头一看,是三个女孩,二十来岁,她们走到我们面前,把伞递过来。啊,原来她们是来送伞的。“你们把伞给我们打,自己挨淋啊?”老伴问。“不要紧,我们年轻,淋点雨没关系。”一位高个的女孩说。雨下得正紧,我们怎么好意思接她们的伞呢?可是她们一个劲地将伞往我们手里塞。看她们执意要照顾我们,我们只好将伞接过来。回到旅游车上,她们被淋得头发往下滴水,衣服全被淋湿了。这件事让我十分感动,我打听到,这三位姑娘来自阜南新村乡,其中一位叫齐丹丹,一位叫白露露。
记得有一篇文章说,年轻人怕近,老年人怕远。人老了,体力大不如前,怕路途遥远,行走困难;怕年老多尿,找不到厕所;怕陌生的地方、陌生人,总而言之,对陌生与遥远充满了恐惧。这次西河之行,让我打消了不少恐惧。爬了十来里山路,且在雨中攀爬,居然坚持下来了,说明体力还行;途中遇到的陌生人,居然雨中送伞,感到很温暖,很感动。可以说,走一路,收获一路。我和老伴商量,趁着还能走得动,尽可能多的外出旅游,设法往远处走,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扩大自己的视野,让今生无憾。
新闻推荐
这是3月15日航拍的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石门村。雨后的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石门村,山村与田野在飘浮的云雾中时隐时现,似仙境一般。新华社发(吴东俊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