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培训进村、大棚项目落户、光伏发电设施安装、农家电商繁生……伴随着一个个扶贫规划从设想变成现实,一个个扶贫工程从图纸落到地上,东港区***攻坚站在新起点上踏上新征程。
踏乘春风齐头进。在东港,扶贫攻坚已成为全区上下最为关注的头号工程,该区坚持一手抓精准脱贫纵深推进,一手抓扶贫长效机制健全完善,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瞄准最难啃的骨头,最顽固的穷根,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绿色扶贫等众招齐发力,确保***扶到根上、扶出实效。
产业扶贫:“改穷业”
走进陈疃镇市定扶贫工作重点村杨家山子村,在美华农业合作社扶贫基地到处可以看到一派春忙的景象,村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国家扶贫帮扶政策,为东港村贫困人口脱贫创造了机遇。”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其美说。像美华农业合作社扶贫基地这样的产业扶贫项目全区还有62个,共投资2585万元,有1627户贫困户因此受益。在确保这些项目可持续发展并长期发挥效益的基础上,2017年全区又筛选了300多个项目列入项目库,并更加注重发挥优势扶贫产业项目的支撑带动作用。其中,与市水务集团和新东港城乡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的2个食用菌产业扶贫项目,前期土地流转工作正在顺利推进。总容量96.47兆瓦的35个村级和1个集中式扶贫电站项目,已建设完成村级电站项目15个,集中式扶贫电站项目也在加紧推进。这三个大项目建成后,将突破性解决东港区插花式贫困人口脱贫难的问题,并形成产业带动长效脱贫机制。
金融扶贫:“破穷障”
继续探索实施保险扶贫、小额扶贫信贷委托经营等金融扶贫新方式,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金融扶贫政策全覆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由区财政出资,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产业扶贫项目购买保险,将贫困户“小康意外伤害保险”最大赔付额从2016年的10万元提高到现如今的16万元,共计为贫困户赔付金额30余万元。香河街道后山前村一贫困户在去年腊月小年夜因火灾意外死亡,保险公司给予一次性赔付7.5万元,有效地避免了贫困户“因灾、因病致贫返贫”现象的发生。将小额扶贫信贷“委托经营”覆盖面扩大至2014年、2015年已脱贫贫困户和2017年未脱贫贫困户,以及涛雒镇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确保贫困户在3年内每年稳定获得3000元保底收益。春节以来,已为1000多户贫困户办理了小额扶贫信贷委托经营,全区小额扶贫贷款累计发放量已达1.9亿元,新东港城乡发展有限公司预支给贫困户收益超过1136万元,有力破解了插花式贫困人口脱贫难题。随着政策的不断落实,将会有更多贫困户享受到政策带来的红利,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绿色扶贫:“拔穷根”
依托林水会战,继续探索绿色扶贫新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发展涵养林、办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开展劳务就业、发展生态产业等方式,推动港西区域贫困人口整体脱贫。结合日照水库流域生态工程建设,鼓励16个扶贫工作重点村与市水务集团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流转土地的贫困户以每亩每年1000斤小麦的市场价格领取土地流转费,每亩每年可实现脱贫增收1200余元。把已全部流转土地的33个库区村农民,整建制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畴,贫困户到龄后每月可领取固定收入,另外每人每年还有1800元的取暖补贴,为改善贫困人口生活条件提供了托底保障。组织各镇成立劳务公司或劳务合作社,优先聘用失地农民及贫困人口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到市水务集团从事苗木栽植和日常养护管理等工作,增加贫困人口的工资性收入。
政策扶贫:“解穷困”
引导行业部门在制定政策、安排2017年项目时继续向扶贫工作重点村、贫困户倾斜。统筹整合农业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资金不低于40%、其他涉农资金不低于30%用于脱贫攻坚。在社会帮扶的基础上,东港区财政投入200余万元,为9098户困难群众免费安装了有线电视,在全省率先实现了贫困户有线电视全覆盖。在河山镇卫生院协助举办了全市健康扶贫工作现场会,推广东港区对所有贫困人口看病继续实行“专档管理、专人指导、专区治疗”的工作模式;对所有贫困人口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纳部分全部由区财政补贴。在全区继续推行孝德基金建设,努力实现行政村孝德基金全覆盖,确保农村70岁以上老人老有所养,脱贫脱困。结合“温暖过冬、欢乐过年”工作的开展,鼓励行业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和各界人士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捐赠爱心物资,开展志愿服务,慰问贫困群众。全区共筹集发放各类保障物资折价435万元,组织邻里辅助、志愿服务2000次,惠及贫困群众1万余人,凝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正能量。
新闻推荐
东昌府讯3月15日,我区召开教育工作暨名校带动现场会,对2017年教育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副区长王怀福出席会议并讲话。与会人员首先观摩了闫寺街道刁庄小学和斗虎屯镇堠堌中心小学的名校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