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外来务工者而言,初到一地,最怕的就是举目无亲,孤立无援。而山东潍坊寿光市台头镇的外来务工者却没有这样的烦恼,在他们心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亲人,就是他们口中的“郑叔”。这位“郑叔”就是台头镇郑家埝村村民郑报忠,今年73岁,在台头镇经营着一家配件中心。18年来,经他做“媒”,先后有上千名外来务工者顺利找到了工作,他也被外来务工者亲切地称为“农民工司令”。
热心“牵线” 他成了务工者和企业之间的“媒婆”
1993年,郑报忠在台头镇开起了一家配件中心,因为诚信和热心,很多企业主都来这里购买机器配件。在与很多企业主的交流中,郑报忠得知,每年正月,有很多工厂因为缺少人手而无法开工。同时,郑报忠还了解到,很多外来务工者来到台头镇后,因为人生地不熟,一时间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1998年正月里的一天,四川人项阳和几位同乡来到台头镇,希望能在这里找到一份好工作。然而,初来乍到的他们不知道从哪里入手。这时,有人告诉他们,可以去郑报忠那里问一问。他们找到郑报忠后,郑报忠也替他们着急:“刚过完春节,开工的企业并不多,而且,那时我也没有各个企业的联系方式,该怎么办?”后来,他转念一想,他是当地人,又因为生意的关系熟悉这些企业的地址,就干脆一家企业一家企业地上门问去了。最终,郑报忠帮项阳等人联系到了一家企业。他不仅没有向项阳收取任何费用,后来还帮项阳的妻女也介绍了工作。
郑报忠不仅免费为务工者介绍工作,所介绍的工作也都收入可观。此事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务工者找到郑报忠,希望由他给介绍一份合适的工作。而郑报忠也都热心地帮忙“牵线”,就这样,郑报忠成了外来务工者和企业之间的“媒婆”。出于感激和信任,外来务工者也都喜欢喊他“郑叔”。
配件中心成了“义务介绍所”和农民工落脚点
对于每一位找他帮忙的务工者,郑报忠从不敷衍,都是实实在在地提供帮助。
初春是务工者找工作的高峰期,很多南方来的务工者没有带厚被褥和厚衣服,老郑就让老伴帮忙,给他们做棉衣、棉被;在务工者们未找到工作前,为了帮助他们节省开支,郑报忠经常招呼他们到自己家里吃喝,还买些海鲜、猪肉给他们改善生活;每年春节回家,见他们带着行李来回不方便,郑报忠就把自家配件中心的二楼和三楼腾出来,给他们放置行李;对于他们的工作问题,郑报忠更是从不含糊,他不仅会详细记录他们的技能和要求,所介绍的企业,也都是信誉好的正规企业。
有一次,两个河北农民工联系到郑报忠,让他帮忙找工作。他很快帮两人联系好了一家企业。而当两人来到台头镇后,郑报忠发现他们离家时所带的生活费都花没了,就给了两人几十元钱,让他们买点饭吃。两人吃饱后,郑报忠又开车将两人送到了企业。“两人工作几天后就找到我,塞给我100元,说是作为帮他们找工作的答谢。”郑报忠婉拒了两人的好意,并告诉他们:“以后,我就是你们的亲人,配件中心就是你们的家,有什么事来找我就行。”
随着郑报忠“媒婆”的名字越叫越响,很多外地企业也打听到了他,托他寻找合适的务工者。甚至,陕西、山西和湖北等一些外省的企业主从网上看到他的故事后,也联系到他,托他帮忙招工。仅2017年春节前后,他就收到了100多个委托电话,并顺利为30多位外来务工者联系到了满意的企业。
这个春节过去,郑报忠的记录本上,又密密麻麻地记了好几十页。现在,他的配件中心已然成了各企业用工的“义务介绍所”,也成了很多外来务工者的重要落脚点。
18年帮千余工友 他要做“媒”到干不动那天
郑报忠粗略估计了一下,18年来,经他介绍工作的外来务工者有千余名。尤其是近几年,他每年至少要帮助200名外来务工者联系工作,且人数不断增加。很多务工者都说,郑报忠不仅热心地帮助他们找工作,生活上,也像一个长辈一样给予他们关心和帮助。
付双平是众多外地务工者队伍中的一员,对于郑报忠给予的帮助,他很是感激。“我去过很多地方,做过很多工作,也接触过很多工作中介。但是像郑叔一样,免费为我们介绍好工作的热心人还是第一次遇到。”付双平说,老郑免费给外来务工人员找了工作,有时谁家里有个什么事,老郑还会打电话关心问候,谁家媳妇生孩子了,老郑还要拎上箱鸡蛋,随上份子钱。在这里,郑报忠给了他和工友们太多的感动,让他们有了家的感觉。
2015年10月,郑报忠患上了带状疱疹,需要住院治疗。“住院治疗的几天里,他的电话响个不停。护士不停地提醒他,要注意休息,但他还是忙着给外来务工者联系工作。后来,更是说什么也不肯在医院住了,没等治疗彻底就回了家。”郑报忠的老伴郭宣凤说,她心里明白,老伴放心不下这些外来务工者。
“刚开始,他总是撇下店里的生意四处帮务工者找工作,耽误了自己的生意不说,还不断往里搭钱,每年仅电话联系费一项,就得花3000多元。”郭宣凤说,以前,她并不理解老伴的做法,觉得老伴就像亲戚朋友们说的一样,有些“傻”。但是渐渐地,看到老伴帮助别人后,很多人都把老伴当作亲人,她理解了老伴,也支持老伴。店里不忙的时候,她就抽空给外来务工者做棉衣、棉被。
今年2月6日,春节刚过,又到了企业招工的“高峰期”,也到了郑报忠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带着好消息,记者在台头镇见到郑报忠时,他正在店内接待几位外来务工者。一番忙碌后,他才接受记者采访。“我也是刚得知自己入选‘中国好人榜\’的消息。”郑报忠说,比起很多热衷公益的市民和企业家,自己只是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工作,获得这么高的荣誉,让他觉得肩上的责任更大了。
他说,他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工友们,直到自己干不动的那天。
(据中国文明网)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电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睡眠障碍与神经症科主任骆晓林告诉记者,近期医院接诊了不少睡觉质量不好、精神状态不佳的学生患者,其中不少学生患者出现了白天上课打瞌睡、晚上睡觉常打鼾的症状,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