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颛臾国:巍巍东蒙主,孔子曾竭力维护

来源:齐鲁晚报 2017-03-21 06:11   https://www.yybnet.net/
□张九龙

颛臾国是个古老的风姓小国,周初成功上位,被周天子封为“东蒙主”,代天子主祀蒙山,奠定了绵延流长的蒙山文化。王权衰微,权臣当道,孔子为它打抱不平,“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的名言,让历史永远记住了颛臾的名字。

主祀蒙山

自己成了蒙山神

颛臾国,风姓四国之一,是太昊伏羲氏的后裔,与几个兄弟国一样,都有“司太皞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的职责。不过,大概是地理位置的原因,颛臾国又有一个非常特殊的使命。

虽说颛臾国出名是在周朝,但是颛臾部落活跃于鲁南大地,至少可以追溯到夏朝时期。西周初年,周成王将其封为诸侯国,国君为“颛臾王”,同时命其主祭蒙山。

这项任务可不得了。原始社会时,人们认为万物皆有神灵,尤其是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大山、大水,更是神中之神。因此,早期的部落首领都有亲自祭祀山神的习惯,后来疆域大了,首领们跑不过来,就在当地找些靠谱、放心的土著代为祭祀。因此,颛臾国主祭蒙山,实际上是替周天子祭祀蒙山,足见其对颛臾国的信任。

蒙山可是一片连绵不绝的大山,山区面积达1125平方公里。在当时的山东地区,蒙山神的地位仅次于泰山。守着这样的神山,颛臾国倒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一年四时设祭,岁岁不绝。蒙山周围至今还流传着歌颂颛臾王的传说和诗文:“天旱了他为老百姓向天祈雨;老百姓有病,他用山上的草药为老百姓治病;外敌入侵,他的家人英勇作战,壮烈殉国。”

《平邑县志》载:“颛臾王世守蒙阳,君长斯民,善政善教,民爱戴之如父母。王薨,葬于蒙阴,岁时墓祭,民哀怜之如考妣。”由此可见,当时的颛臾国内,国君有德,百姓安居乐业,一派祥和景象。

有意思的是,本来颛臾王是主祭蒙山的,可由于颛臾王在人们心中的威望很高,去世以后,蒙山周围的人们历代都祭祀他,甚至把颛臾王当成蒙山神,列入朝廷定制。颛臾国祭祀蒙山地在今蒙山主峰脚下古蒙祠,宋宣和年间起,蒙山南麓的玉虚观(今万寿宫)道士兼祭蒙祠。宣和五年(1123年),宋徽宗封颛臾王为英烈昭济惠民王,从此,蒙祠改祀颛臾王,祠名改为英烈昭济惠民王庙。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下诏去除山川神祠历代封号,颛臾王庙官方祭祀遂废。洪武之后,民间祭祀仍延续。

夫子一怒

难改季氏伐颛臾

进入春秋时期,实力弱小的颛臾国自然不可避免沦为大国附庸,全仰仗鲁国老大哥护其周全。可是好景不长,鲁国自鲁文公后,就由国内的大贵族季孙氏执政。尤其是到鲁哀公时的季康子这代,季康子的名位虽是卿大夫,实际权倾朝野,鲁国国君只不过是傀儡而已。

当时鲁国的费邑,也就是今山东费县一带,是季康子的私邑。季康子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想吞并距离费邑西北约七十里的颛臾国。于是便引出了《论语》中“季氏将伐颛臾”的故事。

孔门弟子冉有和季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家臣,在一次交谈中,无意间把季氏将伐颛臾的消息透露给了孔子。没想到,孔子听到这个消息大为恼火。众所周知,孔子一贯主张治国以礼、为政以德,他认为颛臾国是周代先王任命的东蒙之主,有着名正言顺的政治地位,而且,当时颛臾国已在鲁国境内,对鲁国不构成任何威胁。更重要的是,颛臾国对鲁国素来谨守君臣关系,“是社稷之臣也”,没有攻打它的理由。

面对老师的质疑,冉有一脸无辜地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但没办法啊。”这下子,孔子更生气了,掉转话锋,将这俩爱徒一通狠批。“冉有!”孔子呵责道:“周任有句话叫‘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胜任就该辞去。’如果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么盲人的向导有啥用呢?况且,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却毁坏在匣子里,这是谁的过错呢?”

见二人大气不敢喘,孔子语气稍微缓和:“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孔子语重心长地表示,如今冉有和季路辅佐季孙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归顺,国家四分五裂却不能保持稳定统一,反而策划在境内兴起干戈,必然不会有好下场。

孔子虽然发出了“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的预警,却并未能改变季康子的决策,最终季康子还是出兵了。从季康子到战国末,所有史料未再提及颛臾下落,从侧面说明颛臾在此次军事冲突中被吞并。

三代为将

为大秦打下江山

从平邑县城东行14公里,就是北依蒙山、南临浚河的颛臾故城遗址了。故城大体呈正方形,南北长600米,东西宽550米。虽经数千年的磨蚀,其轮廓至今仍然清晰可见。

故城城墙是用当地最常见的黄土夯筑而成,现在,南面城墙残存较少,东、西、北面残墙高3到4米,最高处达9米,基宽达12米。残墙夯土层次分明,对研究当地文化、建筑等方面的历史变迁有极高的实物价值。遗址内文化堆积厚约2米,文化遗存极其丰富,残砖断瓦俯拾即是,出土过春秋夹砂灰陶鬲及泥质灰陶豆等文物。

总体来看,颛臾国位于蒙山西南麓,疆域范围相对较小。根据历代文献中关于颛臾及颛臾王庙的记载,可以推知颛臾国疆域主要位于今平邑北部,鼎盛时还包括今平邑县中部、费县北部和蒙阴县西南大部分地区。其东边最远可达今费县、沂南、兰山交界处,西部到达今平邑、泗水、新泰交界处,东西长约七八十公里;南边到今平邑张里、流峪,北边到今蒙阴联城北部,南北宽约四五十公里。

紧靠颛臾故城遗址,仅一路之隔的村落叫固城村,据传是因颛臾故城旧称“固(堌)城”而得名。另外,在固城村西南、县城东4公里处的颛臾村,今为颛臾社区之地,传为古颛臾后裔在国家被灭后迁居于此。

清代文人杨仪廷在《吟怀古迹》诗组中对颛臾故城遗址是这样写的:“颛臾城畔旧经过,北望东蒙古意多。臣向鲁邦称社稷,国先夏甸辟山河。缭垣岁久成虚陇,野径春深秀麦禾。借问后来畴作主?白云终古满岩阿。”

颛臾国被认为是盛产武将的蒙氏发祥地。清朝王相《百家姓考略》指出:“蒙,系出东蒙氏。秦有蒙恬,世为上将。”在各地的蒙氏家谱中,蒙骜、蒙武、蒙恬、蒙毅等都赫然在列。颛臾国虽然没能撑到最后,但是,它的子孙后裔中,蒙氏家族三代为秦将,战功卓著,为秦统一中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也算是将颛臾族人世代传承的古蒙山精神发扬光大了。

新闻推荐

南宁市体育 运动学校上榜 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一批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本报讯(记者韦峭)日前,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关于命名119个单位为“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17-2020)”的决定,南宁市体育运动学校上榜。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和《青少年体育十...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颛臾国:巍巍东蒙主,孔子曾竭力维护)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