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向仕新
近年来,旺苍县卫生计生部门不断强化卫生计生信息规范化建设与管理,创新推进信息化建设,为促进全县卫生计生脱贫攻坚事业发展奠定了全面、扎实、准确的信息基础。
岗位大练兵实现常态化
为不断提高卫生计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升卫生计生信息采集、录入、审核、变更和上报等工作质量和水平,全县通过计生例会以会代训、专题学习培训、信息化岗位竞赛等方式,实现“岗位大练兵”常态化开展。
去年9月中旬,全县分7个片区组织乡镇、管理办,村(居)计生干部开展了为期7天589人参加的“计生E通”和村医通信息直报业务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统计信息、政策法规、科技服务、计划生育协会、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卫生直报系统、基层卫生管理系统等各项业务工作,重点对清查核实办法、步骤和统计业务口径进行讲解和交流讨论。
同时,为确保卫生计生干部队伍稳定、机构健全,旺苍县将村级计生干部误工补助统一纳入全县村组干部范围统筹解决,并逐年增长。机构改革后,乡镇、管理办、市属以上单位均设立了卫生计生办公室,并选拔有责任心、能力强的优秀人才担任卫生计生办主任,每个村和社区均配备了专职计生干部。
信息化建设实现规范化
该县针对卫生计生信息化建设的新标准、新要求,制定出台系列规章制度,做到专题部署,定期分析,督导推进,确保信息化建设规范化开展。
在加强信息源头采集工作中,积极探索建立卫生计生基层信息网络系统,由计生协会会员、老党员、各居民小组长担任信息员,及时将居民计划生育信息和健康档案信息的采集、汇总、上报反馈到村专干、村医。加强对数据采集、变更、处理、应用等各环节的质量监控,严把源头信息质量关,夯实了基层基础工作。
为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聘请了15个社区流动人口协管员,认真落实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免费技术服务工作,做好婚情、孕情监测和随访,及时录入相关信息,建立完善“优质服务、综合治理、动态管理、信息共享”的服务管理新模式,全县padis信息反馈率达
99.60%。
同时,该县规范了相关部门人口信息共享机制,加强部门协调,积极与县公安局、县民政婚姻登记管理中心、县殡仪馆、县妇幼保健院、县人社局等部门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全县各项信息共享达25890条。
信息核查监测实现网络化
该县将2016年作为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强基提质”年,县委、县政府专题安排部署了PIP系统数据清理完善工作,确保当年PIP系统全员人口基础信息排查清理、整改取得实效。县卫生计生局分片到基层培训指导,研究落实解决对策,强化督促和检查,迅速整改完善。
经过县、乡镇(管理办)、村(居)计生干部共同努力,历时四个月,全县人口基础信息核查修正工作于2016年9月30日按质按时完成了比对任务,PIP数据完整性、逻辑关系正确性均达到或超过98%以上,总人口覆盖率达99.5%,HIS系统入库52.62万人,建档48.47万人次,为全县脱贫攻坚提供了准确的人口信息支持。
同时,在全面加强省市6个监测点(省级监测点为嘉川镇、金溪镇、麻英乡,市级监测点为东河镇、普济镇、双汇镇)的基础上,全县又确定了2016年数据质量没有达到98%的20个乡镇为县级卫生计生监测点,确保了全县数据质量优质化。
到目前,全县已建成了以直属医疗卫生单位为龙头,乡镇(社区)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为网底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计生、预防保健服务信息化网络。先后投入290余万元为全县35个乡镇、3个管理办解决了网络通信费和硬件设备;为352个村、40个社区装备了移动终端,“计生E通”覆盖率达100%。
现如今,全县已实现全员人口个案信息管理,全县数据库人口覆盖率为98.7%。全县卫生计生系统实现贫困人口健康就医信息化管理50372人,其中对13690名贫困患者进行了动态管理,准确掌握了患者的病情进展及治疗转归情况。
新闻推荐
新华社评论员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今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把改革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天下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