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献忠沉银传说被证实
已考古发现文物过万件
工作人员在位于岷江河段的考古现场发掘清理。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成都3月20日电(记者童方陈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日宣布,今年1月开始的彭山江口沉银水下考古在两个多月后取得重大进展:出水文物超过1万件,实证确认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
记者20日在现场看到,文物考古单位在岷江河道内围堰抽水,将发掘环境从水下变成了陆地。考古人员从“陆地”向下发掘约5米,露出了长达数百米的坚硬河床,起伏的褐红色河床状似静止的“怒涛”,文物就散布在“波涛”凹槽中的鹅卵石和河沙之间,文物堆积层约有2米厚。
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介绍,出水文物包括明王朝分封藩王及张献忠分封嫔妃的金册、银册,以及西王赏功金币、银币、大顺通宝铜币、银锭,戒指、耳环、发簪等各类金银首饰和铁刀、铁剑、铁矛、铁箭镞等兵器。据介绍,仅带铭文银锭上的地名就涉及明代的20余府、州、县。
北京大学教授李伯谦等30多位考古学家现场考察后认为,这是中国传说中的、记载的几处皇家藏宝中唯一被找到,且是由考古机构科学发掘出的批量宝藏;出水文物数量之多、等级之高,种类之丰富,具有极高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对研究明代的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和生活史等具有重要意义,可谓展开了一幅中国明朝晚期的社会历史画卷。
江口沉银遗址距离四川省会成都市约50公里,位于岷江主河道和流经成都市区的府河交汇处。据一些地方县志记载,1646年,明朝末年著名农民起义首领张献忠顺岷江南下转移财物,在此遭明将杨展伏击,战败船沉。当地几百年来传说不断,称有整整1000船金银财宝沉于江底,有一句歌谣说:“谁人能识破,买尽成都府”。然而由于并无正史记录,对于江口沉银是否存在、具体地点在哪儿,之前史学界长期存在争议。
近年来,在岷江彭山江口段河道施工过程中陆续发现了一些与张献忠有关的文物,为破解历史之谜提供了线索。发掘项目于2017年1月5日启动,截至3月15日已发掘面积1万余平方米。尽管出水文物数量巨大,但专家认为,目前的发现可能仅为江口沉银的冰山一角。
新闻推荐
庆阳市委建立市级领导干部工作联系点制度本报庆阳讯(记者先朝阳)3月17日,庆阳市委召开常委会议,研究建立2017年市级领导干部工作联系点制度,安排部署“三农”和全面从严治党等工作。庆阳市委主要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