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绿丛中点点红,在密密匝匝的草莓大棚里,黄姆婷熟练地摘下一颗又红又大的草莓,小心翼翼地放入篮子里。
“我在草莓园务工一年多了,每个月工资2000元左右,在家门口就可以领到工资,比以前去广东打工强多了。”见到笔者,黄姆婷开心地说。
一个以前只种植稻谷、玉米的地方,如今撑起了一个个大棚,棚内绿叶夹着鲜红的草莓,吸引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游玩,采摘草莓,流连忘返。
这个一两年间由普通的田地变成观光田园的地方,叫做“海升隆江千亩草莓园”,位于靖西市新靖镇隆江村,覆盖6个行政村9个自然屯,是集“现代农业+休闲采摘+观光旅游”于一体的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自草莓园开放以来,已经有20多万人(次)前来观赏游玩,观大棚规模、品草莓清甜、体验乡间劳作。如今,这个占地1000多亩、总投资2亿元的草莓园初现风姿,成为桂西南短途游的“新热点”。
此前,这一带农村青壮年大多常年外出务工,许多田地无人耕种。为了让闲置的土地“生金”,2016年,靖西市在南宁举行的广西农业项目合作洽谈暨科技成果展示对接会上,与陕西海升集团成功签约,将现代化种植示范园项目引进了新靖镇隆江村。
消息传开后,当地村民开心之余却有点担心:土地流转出去,靠得住吗?
靖西市领导十分理解群众的顾虑,多次与群众沟通和协调,最终与群众协商出一个合理方案:在不合并田块、不平整土地、不改变地貌等“三不”原则下,与群众达成土地流转协议,租金水田每年每亩900元,旱地每年每亩600元。许多农户很快便统一了意见,短短5个月流转土地达650亩。“三不”做法既免除了村民担忧,又保留了原有风貌,还增添了田园景色的多样性和层次感。在土地流转之时,当地政府加快核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使得“田权定、人心定”,让农户放心把田地租出去,让经营者放心把钱投下去。同时,优先安排流转土地的村民在园区务工,让农民足不出村就可拿到稳定的工资。
高端草莓园聘请了两位外国专家作为技术总监,种植意大利“章姬”和“红颜”等草莓品种,采用高架无土栽培的现代培育方法,打造出环保、无公害的“绿色”草莓。目前,650亩的流转土地已种植草莓600亩,亩产达到2吨,月产值超过500万元,园区内每日用工近200人,日工资约80~150元,农民在流转土地和劳务输出方面“双收益”。
独自抚养一双儿女的农妇黎朝珍,以前无法外出打工,生活十分艰难,如今在家门口做日工,月收入稳定在1200~1800元,加上流转旱地2亩,收入1200元,年总收入近2万元,成功摘掉贫困的帽子。如今,隆江村已有26个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到草莓园务工实现了脱贫。
新闻推荐
筑牢公安工作生命线——平南县公安局连续三年执法质量被评为全区优秀侧记
本报记者杜媚通讯员蒙斯颖2016年,平南县公安局执法质量考评排全市第一,连续三年执法质量被评为全区优秀。优质的执法为平南县公安局夺取“2016年度全区优秀公安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